在特朗普将战略重心放在东亚地区之后,外界普遍认为,美国的中东战略会出现较为巨大的变化,伊朗所要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恐怕会“小的多”,但事实却完全相反,特朗普直接给伊朗下了个“最后通牒”,要求伊朗签署新的核协议,彻底去除“核武装”的可能性,同时针对也门胡塞武装、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打击力度陡然增加,摆出了一副要徒手拆掉“抵抗之弧”的架势。
有分析认为,就算再怎么乐观地估计,特朗普完成这一套中东战略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却不曾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东局势的变化,居然会如此之快。
伊朗港口爆炸,哈马斯服软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在4月26日的报道称,在位于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甘省发生大爆炸,现场算得上是火光冲天,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了16人死亡,750多人受伤。
而在第二天,事发地点也再次发生了小规模的爆炸,导致现场的集装箱进一步被焚毁。报道指出,这是爆炸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这个名字叫做沙希德拉贾伊的港口,承担了伊朗55%的非石油货物进出口贸易,伊朗85%以上的集装箱装卸任务也是在该港口进行。
爆炸发生之后,意味着伊朗的进出口贸易将出现巨大影响。
无独有偶,先前坚定与以色列作战的巴勒斯坦对抗组织哈马斯,在近期也释放出了服软的信号。根据路透社所报道的消息称,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哈马斯官员表示,哈马斯这边愿意释放所有的人质,已换取长达五年的停火协议。
在本月早些时候,预收的存单方面发出提醒,希望能够用实名认证来换取45天的停火协议,但结果遭到了哈马斯方面的拒绝。
哈马斯方面强调,他们不会放下武器,在停火期间,必须要有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运入加沙城区,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评估,目前哈马斯手上仍有58名人质,其中34人已经宣布死亡。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以色列恢复了军事打击行动之后,给哈马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联合国针对加沙城的粮食援助即将耗尽,加沙地带本身农业资源匮乏,如果外部援助再次被掐断,那么下一步发生的只会是大规模的饥荒。
中东国家的目光都放在了中国身上
而从宏观的地缘政治角度上来说,中东局势的迅速变化,意味着过去,这片区域内的地缘战略平衡发生了剧烈变化。鉴于先前西方国家已经有数次暗杀伊朗将领的前车之鉴,
这一次,伊朗港口的爆炸,也极有可能存在外部军事干预。
这一大背景下,所有国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特别是从4月21日开始,解放军空军已经抵达埃及,随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且也是首次以整个完整的作战体系实现跨洲部署,不仅有常见的歼击机技术性能上极其敏感的空警500预警机,也紧接着入驻了埃及,所释放的威慑信号极其强烈。
尽管从地理位置上看,埃及距离这次爆炸的伊朗港口有相当长的距离,但中国空军队打击辐射范围,已经可以覆盖整个霍尔木兹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