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不断发展,增程式和插混经常被人们拿来比较,网上逐渐就有了插混和增程之争,双方各执一词,总说自家的技术是最好的。最近我看到了年初时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一个专业论坛上的发言,他从技术的角度简单明了的说明了增程式和插混的关系,总结一句话就是串并联插混是增程式的“升级版”,而插混的尽头无疑是纯电。
增程式混动为什么会被人追捧,首先它解决了新能源车最大的一个痛点“续航焦虑”。只要能加油,理论上来说增程式可以一直跑下去。其次就是它可以一直带来纯电驾驶的感受,这就要说一下它的技术原理。增程式是一套串联的电动驱动流程,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发动机运转给电池充电,电池提供电量给电机,最后由电机对车辆进行驱动。发动机在这里充当的就是一个发电机的角色,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
由此可以看出,增程式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它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统一路径,每个部件就像是串联在一根电线上的元器件,电流的方向始终固定,需要按部就班的通过每一个元器件。
曾经我就听到过同行的调侃,买一个柴油发电机,回去也能把车改造成增程式电车。虽然是一句夸张的玩笑话,但却能听出增程式混动它的技术原理其实很简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没有造车经验的“新势力”偏爱增程式的原因。
串并联插混则是在增程的基础上更为先进的技术。就拿在这方面的代表比亚迪举例,比亚迪的超级混动技术采用的是串并联的方式,也是现在全球共识的一种技术方案。通俗的说,它的发动机,电动机,电池不再是单一的工作路径。它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在发动机直驱,纯电驱动,发动机电动机共同驱动等几种模式之间相互切换。这就是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
举个例子,高速时候电动车为什么费电?因为速度越快,电动机的工作功率越大,耗电量就更大。反而油车在高速上是最省油的。那么此时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在高速上就可以切换到并联模式或发动机直驱的模式,综合下来是不是比只能发电再靠电驱动车辆的增程式要省油的多。所以插混可兼顾车辆性能和经济性的双重需求。
所以综合来看,插电式混动技术就像是一个多线程的处理器,而增程式混动则只是这个多线程中的一条路径而已。目前很多人都在宣扬“增程是高级插混”之类的论调,明显是在混淆视听。似乎只要发动机参与驱动,就不能算是新能源车,却不曾想把发动机变成发电机,多加一块电池的方式只是一种取巧的手段而已,并没有任何技术上的优势。
小马撩一撩我想最后来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从长远来看,小马认为插电式和增程式都只是纯电的一个过渡阶段,现阶段来说对其是有很大需求。但插电式混动走的是技术过渡的最前沿成果,增程式则有点像是被资本包装下的老物件,它只是串并联插混的一部分,任其包装的再花哨本质核心没有改变;只因其进入的门槛和研发成本更低,让不少“新势力”车企能尽快入局的一种捷径而已。就像欧阳院士说的那样:“营销怎么说都可以,技术还是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