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天门山的一类高杆古树茶的实际产量是多少?

小蔡普洱茶 2025-04-28 20:17:39

天门山一类高杆古树茶的实际年产量极为稀缺。根据多个可靠信源,其核心产区仅有22棵高杆古树,由马叭寨7户瑶族茶农共同管理,每年头春干茶产量仅约20-30公斤。这一产量源于其特殊生长环境:茶树分散于原始森林中,树高普遍超过20米,最高达30米,采摘需借助梯子徒手攀爬,单棵产量极低,且必须混合多棵鲜叶才能制成一锅成品茶。

二、二类古树茶的实际产量

二类古树茶主要指天门山非高杆的古树及乔木小树,其产量虽未明确公开,但综合信息可推测其年产量在百公斤级别。例如,2025年报道提到天门山整体干茶年产量不足百公斤,其中高杆占比不足30%。二类茶因树龄较低或树型矮化,采摘难度稍低,但受限于原始森林分散分布的特点,实际产量仍远低于市场需求。

三、网络充斥一类高杆茶的原因

供需失衡催生造假:一类高杆茶价格高达3万元/公斤,且产量不足百公斤,但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商家以老挝边境高杆茶冒充(口感带苦底),或以二类茶拼配后标注“一类高杆”高价出售。

概念炒作与信息差:自2020年起,资本介入炒作天门山,价格7年内涨幅超300%,吸引大量投机者参与。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高杆”“国有林”等概念的追捧,将普通古树茶包装成稀缺品类。

监管缺失与溯源困难:天门山地处中老边境,茶树分布零散,缺乏统一认证体系,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外观或口感精准鉴别真伪,为造假留下空间。

总结

天门山一类高杆茶的实际稀缺性与市场热度形成巨大反差,导致造假泛滥。消费者需警惕“低价高杆”“单株销售”等宣传,结合干茶条索(修长油润)、口感(纯甜无苦底)及渠道资质综合判断。真正的顶级高杆茶往往仅在核心圈层流通,公开市场流通的“一类高杆”多数存在夸大或掺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