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六一了,孩子的幼儿园又要有一次丰富多彩的节目要呈现,其实对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来说,无论是表演话剧还是舞蹈,都是挺不容易的,需要记录很多动作,还需要记得走步,虽然面妆有些浓郁,倒也别树一帜,无论怎么这一天孩子都是高兴的,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孩提时的自己,似乎都没有六一的概念,小时候物资也没这么丰富,尤其在农村,别说是幼儿园,有些连小学都没上,能正常的读书那都算不错了,更别想有什么节日了。
小学我最深的记忆是四年级的时候,那年六一初小五年级即将毕业,一个新来的实习老师要在他们毕业前组织一次文艺汇演,可当时我们压根就没有什么音乐舞蹈课,所以五年级一个班级组织一个文艺汇演会演有些吃力,所以他就想着能在全校找一些能唱歌会表演的。
那年的一天早读他来到我们班级,趁着早读他来到我们班级挑人,一双大大的眼睛上带着一副安静,咖啡色的皮肤显得尤为健康,在那个帅男的脸上是不是的露出灿烂的微笑,这是我对徐老师的第一印象。在说明来意之后,我就被同桌一声尖叫,把我推到了讲台。说实话那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忐忑,从来没在众人面前唱歌的我,在那一次面对这全班人唱出了第一支歌,也就是那支歌后来作为代表参加我们学校第一届毕业生文艺汇演,那个六一很特别,让我认识到有时候迈出一部其实很简单,只要去做,尽力做最终就会得到更多的喝彩。
或许是缘分吧,次年我升五年级的时候,他正式留校并成了我的班主任,在这一年的时光里,他是我的老师、班主任,但更像是我的兄长,至今我还记得《南湖上的小船》那篇文章的预习课,那天的夜晚特别安静、安静只有南湖的水流声和秘密会议的伟大。我们小学并没有住校,而是学校那时候分配过一个宿舍给徐老师,老师有时候就会像和弟弟说一样,让我陪他一起,而那一晚的预习课除了有我还有他的淳淳教导。除了读书,他还教会我怎么吹笛子。他说生活不只能有学习,该玩的时候也需要玩,该好好读书的时候也要好好读书。在他的身上玩知道了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态度是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哪怕仅仅是玩。
小学毕业后就去了中学,那时候小的有些不见人情,或者说根本就不懂,上中学就没怎么去看过他,在我毕业后一两年内他就被调到另外一个学校,那时候也没有电话、网络即时通讯根本就没有,在后来我就机会离开了家乡,外出求学直到参加工作,每年回去呆的时间也很短暂,再后来离家在外面结婚生子,父母也基本跟着我一起去了市区,回家就更少了,所以渐渐的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有时候你不相信缘分还真的不行,中学20年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去学校的时候却在停车亭里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后来我在微信上问了问的英语启蒙老师才知道确实就是当年问的那位老师大哥。
一转眼又过了好多年,当六一来临,当我牵着孩子的手,在六一的岁月上画满日子的这一刻,我的童年,我的六一正逝去在满脸的皱纹里,而曾经那个六一的记忆却根深蒂固的植入到我的生命中,他是一种默默的奉献,让人感动,更让我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