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想要的东西或回报,那最好不要接受别人超过人情的“款待”。
我曾经的一个领导就是这样。他在接受别人的“款待”时,从不深入思考,只是理所应当地接受,可等到别人有事找他帮忙协调的时候,他却表现得很不情愿,甚至百般推辞。可想而知,这个领导在圈子里的口碑并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说他“不担当”。
是啊,别人为什么尊重你、礼遇你、款待你,不就是希望你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吗。
每个人在维护人际关系的时候,都会权衡所谓的付出和收益。所以,做人不能太理所应当,还是要遵守所谓的“社交规则”,不能总想着得到,却不愿意付出,否则朋友会越来越少的。
02
“人情”这个东西是不能讨的,你越是刻意地去讨,别人就越是会罔顾你曾经的付出。
我们在选择帮助一个人(给予人情)的时候,一定要先做权衡和判断,也就是当前这个人值不值得帮助(懂不懂社交规则);如果对方不懂,那就不能给予太多人情,因为未来是难以收到回报的。非要付出,事后却又强求别人回馈,这有时候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人情虽然不能讨,但完全可以有所选择地给予,对于那些不值得的人,减少付出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那就必须有所讲究,特别是在人情世故上。多给别人一些面子,多让别人得到一些,多讲究一些社交规则,别人才会认为你值得相交。
03
如果你想让别人关心并推动你的事情,那你就一定要给别人一个足够的、充分的理由。
人都是自私的,也都是趋利避害的,换句话来说,别人凭什么要关心甚至操心你的事情。所以,求人办事它是有“潜规则”的,不是说别人能够帮到你就一定要帮你,而是你给足了别人面子,让别人预期能够有一些收益和回报,别人才会有动力去帮你。
可惜不少的人都不懂得这个“潜规则”,考虑的只有自己的需要,却没有别人的得到。
你不懂所谓的“潜规则”,那别人可能连跟你稍微深入点的接触都不会,因为你的思维和认知束缚了你,别人跟你打交道,还需要把所谓规则点了来“教育”你,而你也不一定会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