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德军成片冻死在莫斯科时,为何不烧树木取暖?苏联人做法很绝

谷冬浏览世界 2025-04-20 05:40:35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的战斗力被称为世界第一,并且其装备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以保证德军能够大杀四方。

然而在进攻苏联期间,德军却遭遇了很大的失败,尽管派出了国内战力最强的装甲师也无济于事。

面对着苏联冬将军的把门,一大批一大批的德国人被活活冻死在苏联的土地上。

可是为什么他们不砍树砍柴生火取暖?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战无不胜的装甲师

1941年,二战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在纳粹横扫千军的气势下,整个欧洲都瑟瑟发抖。

而希特勒却感到了背后传来的一丝寒意,此时的苏联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五年计划。

希特勒明白,此时再不出兵,德国将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于是立刻调集大军剑指苏联。

可以看出希特勒对这一战的重视性,连派两员猛将,一个是当年利用出色战略把法国打蒙的古德里安,另一个是德军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曼施坦因。

这两位大将一出面,必定会掀起腥风血雨,而苏联方面也抓紧派出了镇国大将朱可夫。

一开始苏军的确是处在一个极其被动的地步,德军的装甲部队轻易的就撕碎了苏军的防线。

前线传来的捷报让希特勒非常满意,他打算在几个月内拿下苏联。

而斯大林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无论是组织了多少军队,都无法有效的抵抗住德军前进的步伐。

仅仅通过两场战役我们就能看出德军的战斗力有多可怕,首先是举世闻名的斯摩棱斯克会战。

因为苏联地区纵深大,想要打开前往莫斯科的通道,斯摩棱斯克就是个必争之地,这一战对于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古德里安的指挥下苏德两股钢铁洪流进行了激烈的碰撞,最终的结果是苏军战败,还被俘虏了四十多万的士兵。

要知道当时的苏联战斗力在欧洲也是排的上号的,尤其是大力开展重工业之后坦克等重型装备威力十足。

拿下了斯摩棱斯克之后,德军立马就把目标对准了下一个工业重地基辅。

对于是否放弃基辅,斯大林和朱可夫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朱可夫看到了当前德军的士气高涨,攻势很猛烈主张暂时放弃这个地区。

可是斯大林认为基辅是咽喉是旗帜,下了命令必须死守这个地区。

最终在这场战役当中,又有六十多万的苏军成为了俘虏,再一次重创了苏联。

苏联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也禁不住这样的俘虏速度啊。

很多苏联的士兵都对未来感到迷茫,不仅如此就连一些指挥官都对眼下的苏联不抱希望,只是拼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随着德军的高歌猛进,距离莫斯科也就仅仅只有二十多公里。

德军方面对于打赢这场战信心十足,曼施坦因也开始规划自己到时候在红场阅兵的时候该穿什么样的礼服,该用什么样的阅兵方式来欢迎元首希特勒的到来。

苏联的方法

其实斯大林早就已经预见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前面说了苏联的国土纵深大,德国一口气自然是吃不完的。

那么这些军队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既然需要时间,那么补给就显得至关重要。

所以苏联可以在这一方面做手脚,早先双方开始交锋的时候,苏联的窘境斯大林看在眼里。

于是他下达命令让老百姓们提前转移,并且将城市中工厂里面能够带走的机械全部带走。

而老百姓们要干的事情更多,首先是家中的那些牲畜全部带走,一个也不允许留下。

家里的食物哪怕是政府派车过来拉也要全部都拉走,另一方面是树木,全部都破坏掉。

对于周边的林场等进行全面的砍伐,砍伐后的木头带回乌拉尔山备用。

任何建筑只要是能卸下来的东西通通拿走,卸不下来就直接炸毁,把其中有用的东西搬走。

最重要的是铁路,全部拆除拆掉的铁轨同样被运回乌拉尔山备用。

在撤退之前,还往河里扔了大量的污染物,让河流被污染不能饮用。

等于德国军队到了一个地区之后基本上面对的就是光秃秃的一片焦土。

一开始德国还不是很在意,毕竟按照他们的计划,马上就能占领苏联了。

可是没想到苏军的战斗意志非常强,硬生生的把时间拖到了冬天。

这对于德军来说是致命的,本来在进入苏联的时候他们也没考虑在此过冬,所以没有带厚衣服。

气温骤降导致很多士兵都活活冻死,他们想要砍木头却发现所到之处皆是光秃秃的一片。

这样的温度对于坦克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坦克出现了打不着火的局面。

而苏联人对这些早就已经习惯了,在乌拉尔山一带前期运来的物资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们在这里重建工厂,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这时的德军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奋勇抵抗,德军开始撑不住了,眼看着马上就要拿下的苏联,竟然一步步的掌握了主动权。

最终展开了反击战,此时的德军早就已经没有了士气和战斗力。

最终被苏联的红色铁拳砸的粉碎,随着苏军在帝国大厦上升起了锤子镰刀的旗帜,纳粹德国正式宣布战败。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商务印书馆,1984年

0 阅读:0

谷冬浏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