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最近,邻国不丹传来一则消息,他们打算与中国解决几十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更令人吃惊的是,不丹声称与中国之间并不存在重大的边界争议。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印度的不满,印度各大媒体都在热议,将其比作特朗普在美国受到指控时引发的轰动。印度多家媒体批评称,这是印度政府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失败,甚至指责莫迪政府无能,认为如果中不两国签署边界条约,将会对印度的安全利益造成损害。
这个边界问题的源起,其实可以追溯到中国建国70年前,当时的不丹已经是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小国。早在唐朝建立之前,不丹就成为了西藏吐蕃王朝的属地,受到中国西藏的宗教文化影响。然后在1732年,不丹归顺了清朝,成为其藩属国,向中国交纳贡金。本来这一切都应该平和共存,但随着英国殖民势力的崛起,不丹遭受了侵略,印度也卷入了这场历史的烂账。
印度和不丹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体系解体后,印度继承了南亚地区的政治遗产,其中包括统一的政权和对其他殖民地的控制。不丹也受到了这一影响。印度建国后,受到英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影响,一直试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来,作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然而,一场战争后,印度被击退,但印度对中国的"心理压力"逐渐加大,因为中国军队驻扎在喜马拉雅山上,而新德里距离这座山脉不远。
因此,印度加强了对喜马拉雅山南麓国家,如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的渗透,试图将整个喜马拉雅山地区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印度开始大力援助不丹,成为不丹多次"五年计划"中的最大捐助国。此外,印度控制了不丹的经济命脉,包括水电和燃料等战略资源,使不丹不得不接受印度军队的"支援"。
虽然中国和不丹之间存在领土争议,但印度将不丹视为自己的"藩属国",并试图将中不边界问题置于中印边界争议的框架之下。中国坚决拒绝了印度的干涉,但随着印度对不丹的影响力加深,中不边界的勘定进展缓慢,导致两国迟迟未能建交,也为2017年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埋下了伏笔。
洞朗地区,就像是插在锡金和不丹边界之间的楔子。虽然在战争时期,这个地区可以轻松切断西里古里走廊,但由于中英早已勘定此地的边界,不丹和洞朗之间并没有争议。然而,印度吞并了锡金后,洞朗成了一块引人瞩目的风口肉。如果印度占领洞朗,将掌握进入西藏的关键。因此,印度在洞朗修建了两个碉堡,但这引发了与中国的冲突。
为了加强对洞朗的控制,中国开始修建通往洞朗的道路。印度派兵阻止我们的修路,借口是捍卫不丹的领土。然而,印度在法理和实力上都没有优势,最终这次对峙以中国方面的胜利结束。尽管如此,印度至今仍在中锡边界的锡金山脊上驻扎军队,监视着洞朗地区。
多年来,不丹一直未能与中国划定边界,这不仅影响了两国建交,还给印度提供了借口,频繁制造事端。如果中不边界问题能够解决,印度将失去在不丹的控制权,这将有助于中不关系的发展。
不过,不丹为何敢迎头挑战印度,与中国划定边界呢?这其中有一些内外因素。首先,不丹百姓一直对中国怀有好感,他们愿意冒着被印度军队射杀的风险,在中国购买在印度无
法采购的商品,因为这些商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此外,不丹国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表现出对印度的担忧,试图减缓印度对锡金的控制速度,然而印度还是吞并了锡金。当时,除了中国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对此表示反对,使得不丹政府感到非常不安。不丹国家资源匮乏,地理位置使其不得不依赖印度的援助,这让他们别无选择。
然而,如今尼泊尔通过与中国合作,得到了中国的基建援助,同时也搭上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快车,这使得不丹政府多了一个选择。与印度直接提供财政援助不同,不丹政府更愿意通过基建和商贸来实现经济独立。此外,不丹国内民众一直对与中国开展经济贸易持有强烈愿望,这也进一步促使不丹政府寻求与中国建交,以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而要实现建交,首要条件就是解决中不边界问题。
然而,虽然不丹现在对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持积极态度,但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乐观。印度不会坐视不丹与中国建交,他们将采取经济制裁和军事干涉等手段来干涉不丹的内政。总之,中不边界问题虽然道路漫长,但不丹目前的积极态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不丹摆脱印度的控制,促进中不两国的外交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