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济南|“展”露头角,济南下了大功夫

齐鲁晚报 2025-04-23 07:01: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4月的泉城迎来会展业的“高光时刻”。随着ACE亚洲餐饮博览会母展宣布永久落户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再添一块会展业金字招牌。

从“引得来”到“留得住”,从“办好一次展”到“带好一条链”再到“提升一座城”,展会经济在济南正发挥其“乘数效应”。下一步,济南该如何走好展城融合发展之路?

从“引展”升级到“留展”

济南会展业迎来“最忙”四月

近日,2025齐鲁春季车展暨第51届齐鲁汽车展览交易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落幕。为期5天的车展,近百个品牌、上千款车型齐聚一堂,吸引26.7万人次前来参观,周天的单日客流量更是突破10万。

“每年这时候都会期待车展,买不买车都想来逛逛,形成习惯了。”市民王先生的话,道出了齐鲁车展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影响力。车展期间,一参展品牌也表示:“车展的火爆程度每次都超乎预料,每年都期待从车展拿下更好业绩。”

继齐鲁车展之后,ACE 亚餐展在连续两届落地济南后,近日官宣其母展在济永久 “定居”。每年 ACE 亚参展都会吸引来自二十余个国家、国内多地的参与者,同期还会举行一系列权威论坛、比赛,成为国际餐饮业的一场 “盛宴”。

从汽车展到餐饮展,这些标志性展会,是济南展会盛况的一个缩影,也体现着济南会展业从单纯 “引展” 向深度 “留展” 的重要升级。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24 年济南展览规模已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九位,济南已连年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今年前三月,全省举办消费型展会53场,带动直接消费超 50 亿元,为全省经济 “开门红” 注入强劲动力。

而4月份,山东会展业迎来了 “最忙月”,全省计划举办超60场专业展会,济南就占17场,涉及冷链、化工、家装、化妆品、餐饮等多个产业,既有如2025 苏杭丝绸服装商品博览会、2025 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展等行业风向标式的品牌展会,也有多次落户济南的熟面孔,更有瞄准宠物医疗、教育创新、美妆等新兴赛道的展会。这也展现出济南展会强大的吸引力和丰富的多样性。

“展会+”效应凸显

塑强“济南强磁场”

本周末,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就有两场展会齐开。记者探访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酒店后发现,目前不少酒店已出现房源不足的情况;此外,距离ACE亚参展虽还有一个月,不少酒店房间也已被预订。一位多次来济参展的展商分享经验称:“一般一周前就开始订房,晚了房源就会很紧张。”

这正是会展经济溢出效应的直观体现。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展经济主要体现其溢出效应,举办展会给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主体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展会主办机构本身的收益。”

业内共识是“会展业具有1:9的产业带动效应”,这在济南得到了生动实践——以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为例,接踵而至的展会 “流量”,不仅带动了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设施日渐完善,还让多个配套企业在此扎根,更让印象济南等商圈人气持续火爆,楼宇经济、餐饮消费经济蓬勃发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落地济南的展会呈现出产业深度融合的特点,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

据公开报道,3月,第二十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依托山东新能源产业优势,参展企业技术转化率达37%;第5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携10家园区企业亮相,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 46 个。

济南市委原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起步区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济南市会展业协会会长何元清表示,这种 "以展促产" 模式,成功搭建了集技术创新、产业协同、政策对接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产业与会展共生共荣" 的生态正在显现。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给予了ACE亚餐展大力支持和关心,而且济南市办展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实力雄厚。”提及ACE母展落户济南的原因,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国际中餐青年名厨专业委员会主席王海东表示。

一场展会就是一个资源 “引力场”,同时也是地方营商与投资环境的 "放大器"。高规格、大规模盛会,不仅带来了人气,更拓宽了发展视野和路径,打造了一扇 “近悦远来”的开放窗口,真正实现了 "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提升一座城" 的乘数效应。

产业、区位、政策齐发力

城市与会展 “双向奔赴”

梳理济南近年来展会情况,不难发现:档次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和国际性展会活动越来越多,但事实上,济南会展业正式起步时间并不早。

近年来,市场上除了上海进博会、广交会、北京服贸会三大知名展会外,各大城市也有不少展会,如海南消博会、重庆智博会、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已崭露头角。

济南凭借自身努力,在这片“红海”之中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会展经济,产业和市场是两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从产业结构看,济南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济南工业母机制造集群的崛起,医养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发展,既为会展业提供了产业支撑,又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对接需求。产业与会展形成"鸡生蛋、蛋生鸡"的共生生态。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省会,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西靠内陆腹地,东邻青岛、烟台、日照港口群,具有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学军表示,济南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打造,为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据悉,济南每天约660趟高铁通达全国366个城市(含县级市),1.5小时高铁里程覆盖4.1亿人口,市场较为广阔。

在硬件设施方面,近年来,济南正迎头赶上。位于黄河北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净展面积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形成“双核驱动”,与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形成“鼎足”之势。

济南市商务局还印发了《济南市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国际认证展会最高补贴200万元。

近几年,济南与会展不断“双向奔赴”。目前,除了ACE国际展会,中国休闲食品饮料博览会、中国直播电商产业大会等也已在济南“定居”;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是全国区域性医疗器械行业规模最大的品牌展会;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目前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分布式能源行业品牌展会。

做强自主品牌

以展会彰显城市内核

2025年,济南提出“135+”目标:全年举办展会超135场,培育3家龙头会展企业,引进5个国际认证展会。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竞逐展会经济这条“黄金赛道”,济南如何再上一层楼?

对此,何元清表示,除了引进更多国家级展会,济南应培育本土会展市场主体,优化本土会展业营商环境。

“会展不能简单地以事论事,以会论会,应该作为一个行业去推动、作为一个产业去扶持。”何元清指出,济南应促使传统展会从“一次性展示交易”向“全周期产业服务”升级,不再局限于现场销售,而是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设计一生产一销售”的闭环服务。

还可以建立“一展一策”保障体系,从场馆档期协调、周边配套升级到全城联动宣传,打造"15分钟会展服务生态圈"。

吴学军也表示,济南可以依托产业基础打造的垂直领域专业展,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策划培育一批与济南市标志性产业链群契合度高的专业性展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展会,并借力做大城市声势。

成都便是如此。成都把第112届全国糖酒会升级为激发成都全域经济活力的“城市节日”。展会期间,成都推出300余场文旅活动、10份游览地图和10条精品线路,丰富市民游客、外地展商的出游选择和文旅生活。

值得指出的是,做好展会的后续文章也很关键。眼下,济南正探索出一条以展促旅、以旅兴城的新路径,延长展商和游客的停留时间,让参展商、游客从一场展会真正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内核。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