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国际局势真是乱成一锅粥,俄罗斯、沙特、中国、美国还有伊朗,这几个国家在能源市场、地缘政治和军事动作上你来我往,搞得全世界都跟着紧张。标题“俄、沙特联合作局,中国打掩护,特朗普只剩一条路:必须打伊朗”听起来挺耸人听闻,但细琢磨还真能挖出不少门道。
先说说背景,石油这玩意儿可是全球经济的命根子,油价一波动,各国都得捏把汗。俄罗斯和沙特,一个是老牌石油大国,一个是中东油霸,这俩国家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那是杠杠的。2016年,俄罗斯跟沙特牵头搞了个欧佩克+(OPEC+)联盟,说白了就是一帮产油国抱团,通过控制产量稳住油价,别让市场太乱。
这合作看着挺美,可实际上没那么简单。2020年新冠疫情一来,全球用油量跟跳水似的,油价直接崩盘。俄罗斯和沙特本来是盟友,结果在这时候翻脸了,俩国家为了抢市场份额打起了价格战,油价一度跌到20美元以下,简直是白菜价。这场闹剧没持续多久,两边冷静下来又坐下来谈,毕竟低油价谁都捞不着好。
俄沙联手:稳油价还是给美国下套?
俄罗斯和沙特的合作,表面上是稳油价,保住自个儿的出口收入,但这背后还有更大的算盘。美国这几年靠页岩油技术崛起,石油产量蹭蹭往上涨,成了俄沙眼里的“新对手”。页岩油这东西成本高,油价要是跌太狠,美国那些页岩油公司就得亏本关门。
2020年那波油价暴跌,美国页岩油产业就吃了大亏,好多小公司扛不住直接破产。有人就说了,俄罗斯和沙特这招是不是故意冲着美国去的?想通过低油价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去,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不过这招也有风险,低油价对俄沙自己的经济也不是啥好事,俄罗斯靠石油出口吃饭,沙特更不用说,财政收入大头都指着油。
这俩国家后来还是妥协了,2020年4月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把产量砍下去,油价这才慢慢回暖。说到底,俄沙联手既是合作,也是互相博弈,大家都想在全球能源市场占个好位置。
中国:既要油又要稳
再说中国,咱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油价一乱,国内经济也得跟着抖三抖。跟俄罗斯和沙特的能源合作那是越来越紧密,俄罗斯修了个“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往中国送天然气,沙特更是中国石油进口的“大户”,每年几千万吨的油从波斯湾运过来。

但中国不光是买油这么简单,在国际政治上也有自己的盘算。伊朗这几年被美国制裁得够呛,中国跟俄罗斯一块儿,在联合国里反对美国的单边制裁。这“打掩护”不是啥阴谋论,说白了就是中国不想让伊朗彻底垮掉,毕竟伊朗的油对中国挺重要。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虽然因为制裁少了,但还是有几百万吨的量,偷偷摸摸通过第三方国家转手。
中国这态度其实挺好懂,既要保住能源供应,又不想跟美国闹太僵。外交上老说“对话解决争端”,但真到关键时刻,还是得看实际利益。
特朗普的对伊朗政策:硬碰硬
特朗普这人当总统的时候,风格就一个字——硬。2018年他上台没多久,就把奥巴马签的伊朗核协议给撕了,理由是伊朗没老实遵守协议,还在偷偷搞核武器。退出协议后,美国对伊朗下了狠手,全面制裁不说,还威胁谁跟伊朗做生意就收拾谁。
这制裁确实把伊朗经济整得够惨,货币里亚尔跟废纸似的贬值,通货膨胀高得吓人。但伊朗硬是没服软,靠着跟俄罗斯、中国这些国家的暗中支持,愣是撑了下来。特朗普政府一看经济招不管用,内部就开始有人嚷嚷要动武了。
2020年11月,伊朗核计划的“大脑”穆赫辛·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被暗杀,这事儿一下把中东局势推到了风口浪尖。伊朗一口咬定是以色列干的,美国在背后撑腰,当场放话要报复。这科学家可不是小角色,他是伊朗核项目的核心人物,死了对伊朗核计划打击不小。
这事儿时间点也巧,特朗普刚输了大选,正准备交权,外界猜他是不是想在最后几个月搞个大动作,给伊朗来个下马威。结果美国官方没吱声,但也没否认,搞得大家心里都打鼓。
美国拉中俄下水:制裁升级
特朗普政府不光盯着伊朗,还把矛头对准了支持伊朗的国家。2020年11月,美国宣布制裁4家中俄企业,说这些公司给伊朗核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这招挺狠,既警告伊朗,也敲打中俄,让你们别蹚这浑水。
中国和俄罗斯当然不干了,外交部直接回怼,说美国这是“长臂管辖”,随便拿制裁当武器。俄罗斯也跟着抗议,说美国没证据就乱扣帽子。但这制裁也不是摆设,中俄企业多少受了点影响,生意不好做了。

外交没压住伊朗,经济制裁效果也一般,特朗普政府里有些鹰派就坐不住了,觉得只有打一仗才能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2019年美伊差点就擦枪走火,美国无人机炸死了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朗回手就轰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基地。那次双方都收了手,但谁都知道,这火药味越来越浓。
2020年底,伊朗核专家被暗杀后,美国内部又开始讨论军事选项。有人说可以空袭伊朗核设施,把这隐患彻底铲除。但这风险太大了,中东本来就乱,打起来可能把俄罗斯、中国都卷进来,油价一飙升,全球经济都得跟着遭殃。
俄罗斯在这事儿上挺小心,副外长鲁坚科公开说,美伊打起来对谁都没好处,但俄罗斯也没义务帮伊朗扛枪。沙特更纠结,跟美国是盟友,但伊朗就在家门口,真打起来波斯湾一乱,沙特油轮都得出问题。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表态说,还是希望外交解决,别动刀动枪。
中国这边一贯低调,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反对单边制裁和军事威胁,呼吁大家坐下来谈。但这话听着挺好听,真到伊朗挨打那天,中国会咋选还真不好说。
这国际舞台上,俄罗斯和沙特联手控油价,顺便挤兑美国页岩油;中国在后面“打掩护”,保能源安全也保自己的利益;特朗普对伊朗下狠手,经济招不灵就想着军事解决。可这“必须打伊朗”真不是条好路,打仗的代价谁都算得清,国际社会也不想看这出戏。
现在回头看,俄、沙特、中国、美国、伊朗这几方,各有各的算盘,谁也不想让步。这场博弈短时间不会有啥结果,能源市场、地缘政治还得接着乱下去。咱普通人看着热闹,但这背后牵动的可是全球的经济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