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当了十六年特务,从青年杀手到“娃娃少将”只用了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里,他积累了大量人脉,还跟老蒋搭上了关系,也正是老蒋的三次重用,让沈醉产生了错觉:杀了毛人凤,我就能当保密局局长!
事实证明,沈醉低估了老蒋的权术:即使在昆明真用两包毒药弄死了毛人凤,他也当不上保密局局长:要坐上这个位置,有两个必要条件。
很遗憾,这两个必要条件,被蒙在鼓里的沈醉一个都不具备,老蒋只是把他当做一把比较锋利的刀子,却没把他当做可以掌管当时最大特务组织的心腹。
如果戴笠尚在,沈醉是不敢有得陇望蜀之心和“弑主篡位”行动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本事,都是戴笠言传身教的,跟戴笠相比,他就是小巫见大巫。
沈醉在回忆录中,毫不讳言他对戴笠的敬畏,在被毛人凤发配到即将起义的云南,沈醉还对已经烧成焦炭的戴笠念念不忘,甚至把保密局云南站和他自己的代号改成了吴崇雨、常念农。
沈醉是戴笠的嫡系不假,但是要想成为老蒋的嫡系,并且在戴笠之后掌管当时最庞大的特务系统,沈醉可能是想多了,也可能是低估了老蒋的权谋:他就是在昆明弄死毛人凤,也当不上保密局局长,反而会成为老蒋抛出的替罪羊,连自己咋死的都不知道。
老蒋治国安邦没有太大的本事,但是耍弄权谋之术,一百个沈醉绑在一块儿,也不是这颗花生的对手:李德邻、冯焕章、阎百川、张汉卿,这些人合纵连横打了那么多年,最后都败在了老蒋手下。
老蒋使用沈醉,那就是在寻找一把可以随时抛弃的快刀,他让沈醉办的三件事,第一件是刺杀跟孙太子竞争副总之位的李德邻,第二件事是刺杀国母宋先生,第三件事是用机枪狙杀第二任云南王卢汉。
沈醉从老蒋那里接受的这三件任务,在他的回忆录《我这三十年》和《我的特务生涯》中均有记载。就连制造车祸袭击国母的密谋,沈醉也写得很清楚:“一定要在租界内,紧跟宋先生的车后,看到她乘坐的车碰到红灯刚把车停稳时,便朝她的车后撞过去,撞过之后,马上把自己车内的制动器弄坏,这样驾驶人员在法律上负的责任就可以轻一些。(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沈醉回忆录,下同)”
戴笠也拍着胸脯打了包票:“即使事件发生后万一被租界的法院判了刑,我也会想办法很快让你出来!”
看了沈醉的回忆录,见多识广的读者诸君肯定会嗤之以鼻:沈醉制造车祸后还想出来?如果宋三妹哭着喊着要为二姐报仇,老蒋还不得把沈醉当成刺杀魏帝的成济而抄家灭门?
沈醉立功心切,居然好几次追问戴笠何时动手,老奸巨猾的戴笠总是表示“等等看”——老戴可不像小沈那样单纯,知道事成之后,他俩谁也活不成。
幸好在宋三妹介入之后,老蒋取消了暗杀计划,如果当年沈醉真的动了手,我们就看不到他写的那五六本回忆录了。
老蒋狠辣,戴笠狡猾,沈醉糊涂,但他的姐夫余乐醒很清醒,他严厉地警告沈醉不可对李德公动手:“这次如果暗杀李德公得逞,桂系必兴师问罪,老蒋为了平息桂系之愤,会把谁扔出去当替罪羊?”
余乐醒不愧是在两边都干过的老特工,他一眼就看穿了问题的实质:桂系李白不分家,李被暗杀,绰号“小诸葛”的白健生,怎能笑着不让老蒋交出凶手来?
白健生为什么会笑,读者诸君自然慧眼如炬:白某是很没底线的,去李存白对他不是一件坏事,还可以卖老蒋一个人情,只要把沈醉拉出来枪毙,也就对桂系有个交代了。
可怜的沈醉被人家卖了,还美滋滋地帮着数钱,要不是余乐醒当头棒喝,他后来连进功德林的机会都没有了。
刺杀两位惊天动地人物,别说沈醉这个小小的特务少将,为了平息众怒,就是戴笠和毛人凤,也可能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逃过两劫的沈醉茫然不知,又“愉快”地从老蒋那里接受了刺杀卢汉的任务,并且做好了动手的准备:“我在昆明青云路卢汉公馆对面租了一栋楼房,楼上的窗口正对着卢汉的卧室,只要上面一声令下,我就可以派人从这窗口送过去一梭子弹,置他于死地。”
沈醉还没接到命令,卢汉就抢先动手,扣押了滞留在昆明的蒋系将官和大特务,沈醉、徐远举、周养浩、成希超、郭旭等少将中将(沈醉被抓前已经晋升中将)一网成擒,保密局本部又空出了几个少将处长的位置,飞台的航班也能多装几个毛人凤的嫡系了。
沈醉被抓,“局长梦”破碎,进了功德林的沈醉,最后才闹明白:他被老蒋耍了,即使干掉了毛人凤,他也当不上保密局局长,因为想成为最大的特务头子,两个充分必要条件,他一个都不具备。
说起当大特务头子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还得从戴笠以副局长的身份掌管军统局说起——他之所以能当上“戴老板”,既不是因为资格老,也不是因为能力强,更不是老蒋心目中的第一人选,但却因为第一人选不像他那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才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当军统局或保密局局长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就得从老蒋的用人之道说起了。
老蒋用人,既不像曹操也不像刘备,他的原则,是非黄埔生不可带嫡系部队,非浙江老乡不可贴身护卫,在老蒋身边,比胡宗南和戴笠说话还好使的,是俞济时——这个浙江奉化籍的黄埔一期生,一直跟在老蒋身边,而兼任军统局前三任局长的中将加上将衔贺耀祖、中将加上将衔钱大钧、陆军二级上将林蔚,受信任重用的程度,都不如老蒋侍卫长的俞济时。
从俞济时、戴笠、毛人凤这三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共同点:第一,都是黄埔毕业生;第二,都是老蒋的“小同乡”。
老蒋的籍贯自不必说,俞济时咱们也说过了,戴笠和毛人凤,都是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老蒋用方言骂“希匹”,他们都听得懂,而沈醉是湖南湘潭人,跟文强的表哥是同乡,老蒋的花生里注入二斤湘江水,也不会把保密局交给这个连中学都没毕业的“外乡人”。
老蒋也好,毛人凤也罢,都把沈醉当成了杀人的屠刀,根本就没想过带他远走高飞,但是老蒋这个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三次需要沈醉干脏活儿险活儿,自然是不吝溢美之词,用完之后,沈醉就会成为擦手后扔掉的抹布。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沈醉把老蒋交代的三件“大事”都办成了,他还能活几天?
老蒋忽悠沈醉,沈醉也真被忽悠迷糊了,特别是在给戴笠选坟地的时候,老蒋只带了毛人凤和沈醉两人,更是让沈醉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肥皂泡:干掉毛人凤,老蒋最信任人岂不就剩下我一个了?
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沈醉被丢到昆明赴汤蹈火,老蒋带着毛人凤乘风而去,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很多朝代、时代都会发生的一幕:高高在上者拍了拍下属的肩膀,那下属马上就会觉得自己飘飘欲仙,而事实上,那个大脑袋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拍了多少肩膀,也根本就不记得被他拍肩膀的那人姓甚名谁。
沈醉心比天高,最后跌落尘埃,才发现自己半世精明,却不过是老蒋股掌之间的一枚棋子,别说当局长,就是跟着老蒋去当处长,那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奢望。
在沈醉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读者诸君细看沈醉回忆录,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果毛人凤真的在昆明被沈醉用早已准备好的两包毒药送去见阎王,谁会成为保密局第三任局长?自认为可以问鼎保密局的沈醉,顶多能算毛人凤的第几顺位“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