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青海省纪委监委通报:西宁市委原常委、秘书长管新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这位从中学教师起步、深耕青海教育系统 20 余年的 “学者型官员”,在跻身市委核心领导层 7 年后骤然落马,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位“主角”。

管新民,1964 年生于江苏南通,1990 年从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西宁市第十九中学的数学教师。不同于许多官员的“空降式”晋升,他的前 6 年都扎根校园:从普通教师到团委书记,带着学生搞活动、抓升学率,一度被视为 “能干事的教育工作者”。
2001 年是其仕途转折点 —— 调任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正式从“教书匠” 迈向"教育管理者"。此后 13 年,他历任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甚至兼任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一手抓基础教育改革,一手推职业教育发展,在青海教育界积累了颇高声望。

2016 年对他来说,是一次大的提升,跻身市委常委、秘书长,成为掌管全市核心政务的 "大管家",完成了从教育系统到党政部门的华丽转身。
回顾管新民的履历,"稳" 是关键词:每一步晋升都踩着 "基层历练 - 部门主官 - 跨系统提拔" 的路径,在职期间还拿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文凭,看似是 "学而优则仕" 的典范。但随着反腐深入,其 "双面性" 逐渐显露。
在教育局任职期间,曾主导多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教师编制调整,这些涉及民生的项目本应是惠民工程;担任市委秘书长时,负责统筹全市政务协调,本应是纪律规矩的 "守门人",却在退休前两年突然被查。

值得注意的是,管新民从教师到正县级干部用了 15 年,从正县级到市委常委用 5 年,这种晋升轨迹,恰是许多 "问题官员" 的典型特征 —— 前期积累口碑,后期利用权位变现。
其 35 年仕途看似平顺,却在即将退休时 "翻船",印证了 "退休不是护身符,反腐没有暂停键";从教师编制、基建工程到招生政策,教育领域每个环节都需阳光操作,避免 "教育净土" 被权力污染。
管新民曾在教师节讲话中强调 “守住育人初心 ”,如今自己却失守了从政初心,这是最大的讽刺。 从育人者到被查者,他的坠落为所有手握公权者敲响警钟:任何岗位都不是腐败的 "保险箱",背离初心者,终将被初心反噬。

管新民的案例再次证明:从政如同教学,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当 "三尺讲台" 的粉笔灰换成 "公文包里" 的利益交换,当 "立德树人" 的初心变成 "升官发财" 的野心,再光鲜的履历也挡不住正义之剑的到来。
这场发生在西北高原的反腐行动,是对贪腐分子的严惩,更是对所有干部的警示 —— 权力之路没有 "稳赢" 剧本,唯有清廉为民,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