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电视剧《青山是故乡》中有这样一段场景:主人公董大林种植的绿色玉米遭遇虫灾,为了减少损失被迫喷洒了农药,导致很多玉米检测不合格。合作者希望在检测合格的绿色玉米中掺杂检测不合格的玉米一起卖出去,遭到董大林严厉拒绝。合作者以退出合作社要挟董大林,也无法改变董大林绿色种植、诚实经营的初心。董大林看似执拗的坚持,实质是做人诚信、文明本真的底色。
宜宾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目前正在全力擦亮这块“金”字招牌,需要无数“董大林式”的诚信守信人物。宜宾是一片诚信的沃土,诞生了很多诚信人物,无论是全市道德模范、“宜宾好人”、文明家庭的评选,还是“四川好人”“中国好人榜”的推荐,诚实守信者都大有人在。
在宜宾三江六岸的商铺里,很多商家主动公示原料来源的二维码;在宜宾很多区县和乡镇的老茶馆中,不少茶馆主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使用着老秤杆;宜宾的很多高校,倡导学生“怀诚赴考”,营造公平考试环境;金融诚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诚实诚信、依法统计”主题演讲比赛、诚信经营专项检查行动、“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宣讲……诸如此类的活动,正在宜宾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蓬勃开展。
文明不是海市蜃楼、水月镜花,而是由千千万万诚信人物、诚信事件、诚信瞬间组合而成:一次童叟无欺的交易,一句说到做到的承诺,一份不求回报的善意,都是宜宾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具体行动,都是全市上下共同擦亮“金”字招牌的奋斗和努力。
《青山是故乡》中董大林有很多经典语言: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将坚守诚信原则,不欺不诈,以诚待人;诚信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要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的每一个细节,让诚信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只有诚信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那些靠欺骗和虚假获得的东西,终究是无法长久的……在宜宾,“董大林式”的人物人才辈出、层出不穷,因为宜宾的文明,永远生长在宜宾这片诚信的沃土之上。宜宾人民必须用诚实守信、人心向善、文明本真的底色,精心呵护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毛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