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朝第一能臣:使朝廷无后顾之忧,连曾国藩都佩服

缘史记 2025-02-13 18:06:37
前言

人们一说起中国近代史,大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讲起的。打那以后,冒出来好多厉害的人物,像左宗棠、林则徐这样的,还有后面的梁启超、康有为这些人。

但是,在这当中,大家常常会有选择性地把一个人给忽略掉,这人就是道光朝的头号能臣——陶澍。他可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式人物,是特别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那可是留下了非常浓重的一笔。

一、陶澍

陶澍打小就爱学习,可他是个普通农民,只能边种地边学习。就这么着,陶澍没多久就把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还把科举考试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

嘉庆七年的时候,陶澍中了举,打这以后就正式迈进朝堂。刚开始,他进的是翰林院。说实在的,嘉庆年间的陶澍可低调了,直白地讲,嘉庆皇帝并没有重用他。

道光登基后他才真正得到重用。嘉庆去世的时候,陶澍刚当上川东兵备道。

道光刚一上位,就给他升了官,一下子就成了山西按察使。这官可是正三品。古代的晋升有多难,大家心里都有数吧,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法升一级。

没过多久,陶澍又被调到安徽去做布政使。他在布政使这个职位上也就待了短短三年,然后就又升职了。

道光继位以后,陶澍那晋升速度就跟坐火箭似的,短短三年,陶澍就当上了安徽巡抚。当上巡抚后,陶澍立马就凭自己的本事来回报道光了。

陶澍主张全面治理安徽,治理范围包括官吏、政治还有钱粮等各个方面。这边安徽刚治理好,道光就把他调到江苏去了。

道光十年的时候,陶澍就当上了两江总督。从他开始做安徽巡抚起,到成为两江总督,满打满算也就七年的时间。

二、识人善用

陶澍的影响可不小,在他的影响下那是出了好多人才。就说曾国藩吧,他就受了陶澍的影响。曾国藩有多厉害就不用多讲,别的先不提,光看太平天国运动就能瞧出他的本事。

而且,这两人可有很深的渊源。他俩都是湖南老乡,曾国藩比陶澍晚了足足三十多年出生。就因为这样,小曾国藩才受到了陶澍的影响。

近代的湖南那可是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晓得,打陶澍往后,从湖南走出来的人才,好多都是被他陶澍影响的,还有不少是陶澍亲手培养出来的。

虽然曾国藩和陶澍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可这一点也不妨碍曾国藩尊敬陶澍。大家都知道,陶澍这辈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经世治世”之学,而曾国藩又把这个学说给发扬光大了。

陶澍逝世以后,中国的局势那是愈发艰难了。当时内忧外患,曾国藩他们大力推行陶澍的思想,指望能改变局势。虽说最后没达成想要的结果,但不得不说在当时这也算一种进步。

不过,要说受陶澍影响最大的,那肯定得说是左宗棠了。他俩都是长沙人,在当时的朝廷里,光凭老乡这层关系,可没法让陶澍高看一眼。那时候的左宗棠不过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官,可陶澍都已经当上两江总督了。

在当时,这对左宗棠来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可左宗棠就靠着一副对联,一下子就让陶澍对他另眼相看了,再后来,两人还结成了亲家。

“春殿之上话语从容,二十载故乡山水,印心石依然还在;大江奔腾日月流转,八州的子弟们,都翘首盼您归来。”陶澍一看到这副对联,马上就想和写对联的人见上一面。

陶澍的出生和家世都讲完。得说陶澍这人可真敏锐,头一回见左宗棠的时候,他就感觉左宗棠肯定不是一般人。后来聊天的时候,他俩还成了忘年交,那时候左宗棠才24岁。

这两人那可真是一见如故。第二天的时候,陶澍原本是该走的,可他哪舍得就这么和左宗棠分开。所以,陶澍专门为了能再和左宗棠聊聊,又多留了一天。

陶澍走的时候,那可是千般叮嘱、万般嘱咐,就一个事儿,让左宗棠务必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样他俩就能在南京再见面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早些年仕途走得可不顺溜,三次会试都没考过去。

但即便如此,陶澍对左宗棠的印象还和初见时一样,没什么改变。第三次会试落榜后,左宗棠专门到陶澍的住处去拜访他。

左宗棠一来,陶澍那可老高兴了,还把左宗棠留在南京住了十多天。他俩,老是凑一块儿讨论国家大事,还有当下的政治形势。

那时候的左宗棠,真是丧气到家了,连着考三次都没考上。不过好在他碰到了赏识他的人。左宗棠自从结识了陶澍,思想啥的就都受陶澍影响了,还把陶澍当作偶像一样敬重。对了,还有林则徐,他也受到陶澍很大的影响。

林则徐早些时候,那可是一直都在陶澍身边。他是陶澍的下属,所以能最直接地感受到陶澍的思想。后来林则徐能得到升职,这可少不了陶澍的帮忙。就算之后他俩没在一起工作了,可还是有书信往来的。

林则徐也有件遗憾的事儿,啥事儿?就是陶澍过六十大寿的时候,他没能到现场。从这事儿就能看出他俩关系不一般。

三、为官惟德

陶澍这人,不管是当官还是为人处世,那都没毛病可挑。对于一个贤能的大臣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能力和品德了呗。

陶澍在官场待了三十多年,他,一直把勤政当作座右铭。从嘉庆年间中举进入朝堂起,他就对自己特别严格。陶澍老是坚持当天的事儿当天就得做完,哪怕政事多得像小山似的,他也一定要当天把自己的工作完成。

最让人钦佩的,还得是他的亲力亲为。刚踏入官场那会,他不过是个小吏,啥事儿都得自己动手去办。后来,他的官职是越升越高,好多事其实都不用他亲自去做了。可是,就算后来当上了两江总督,陶澍也没丢掉自己的初心。

做父母官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颗爱民心,要评判一个官员是好是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能不能体恤百姓。陶澍一直都坚持着:以民为本。

尤其是地方上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的时候,陶澍那真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门心思地为让百姓安定而努力。

陶澍在大清那可是相当有名的清官。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对别人要求也不含糊。他心里明镜儿似的,很清楚官场腐败是啥样儿,可他就是不愿意跟着那些人一起瞎混。

陶澍一直坚守清廉的本质,不收贿赂。他心里明白,凭自己改变不了大清的官场,可他从来都没停止过努力。

结语

仔细看陶澍的一生就会知道,他帮了好多人成才。虽然他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去世了,可他留给后人的是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

左宗棠也好,林则徐、曾国藩也罢,都是受他的影响才成为朝廷的得力大臣的。陶澍这一辈子,活着的时候为大清的江山全心全意地付出,死了之后还有他的弟子接着干。

1 阅读:423
评论列表
  • 2025-03-09 00:23

    放屁呢,增早死了

  • 2025-03-21 19:37

    靠,一个安化人被你写成长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