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镶嵌在皖、赣、浙三省交界的边城。山水秀美,粉墙黛瓦,有中国最美乡村之谓。
但是,几乎中国人都知道,婺源是徽州的,而徽州是安徽的,为什么现在婺源却是江西省的呢?


婺源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都一直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的一部分。

在位置上,其是古徽州最南端的一部分,名人辈出、文化深厚,没有婺源,古徽州文化便是不完整的。
徽州现今已不是一个行政区划,而是文化概念,但古徽州在历史上长期存在过。
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歙州辖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黟六县,形成了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格局(至宋徽宗时,改歙州名为徽州)。

这一行政格局,直到民国中期都保持了基本稳定,延续了千年,深入人心。
二、民国时期:婺源脱徽与回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古徽州的大部分地区被日军控制,但是婺源还在国军的掌握之中。
1936至1949年间,婺源在安徽和江西之间几次变换归属,都是和军事有关系。
其中,1934年蒋介石围剿赣东北红军根据地,为了方便军队的调度包围和交通管控,下达命令让婺源脱离安徽徽州而归属江西。

1947年,婺源重回徽州。
1949年5月,解放婺源的是在江西活动的“二野”,婺源便暂划归江西浮梁专区,而五龙山脉(婺源与徽州其他地方的地理分界)之北归“三野”军管,婺源再次被划入江西省,此后一直归属江西管辖,直至今日。
三、婺源回徽:是否还有现实土壤1934年,蒋介石下达婺源归属江西的命令后,遭到了婺源和全徽州民众的反对,但蒋介石要求地方无条件执行。
然而,婺源和徽州的黏性远比想象中紧密,婺源不愿意脱离徽州,掀起了声势浩大、持续13年的“婺源回徽”运动。
婺源特产江湾月饼上公开压有“返徽”“返辉”(谐音返徽)字样。众多婺源籍商人的名片、信封上坚持印有“徽州”字样。徽州商帮也仍然把婺源商人看作自己人。
抗战胜利后,婺源回徽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婺源本地则出现了大规模的罢市、罢工、罢课。国民政府在压力之下,于1947年8月重新把婺源回归徽州,消息公布后,婺源乃至全徽州人奔走相告,街头鞭炮齐鸣,如同盛大节日。

历史上,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划调整实属常见,但一个县如此强烈要求回归某地的情况实属罕见。这背后,是文化经济的血脉相连,耐人寻味。

自上世纪80年代徽州改黄山市之后,很多人从未停止希冀和呼吁,要求恢复黄山市名字为徽州市,让婺源回归,重现“一府六县”。
亲爱的朋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