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70岁怎么了,比当年姜子牙还小10岁!秦穆公:做上卿吧

历史沧桑影 2025-04-24 17:25:37

春秋时期,秦穆公瞅着自己用五张羊皮换来的那位“高人”,现在头发都全白了,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晃晃的,他不禁感慨道:“哎,没想到已经老成这样咯!”

这时候百里奚到底多少岁了呢?已经七十岁了。你算一下,三十五岁的两倍,按照咱们现在工作的那套规矩,刚好达到了晚退休的年纪。但他可能从来没交过什么养老保险,也不是大秦本地人,估摸着就是每月领点补贴,回老家养老还算可以。

秦穆公一脸的失落,根本没法藏住。百里奚已经是个70岁的老人了,人生各种场面都经历过,世间的冷暖也早就琢磨透了。秦穆公心里那点小九九,他当然也是心知肚明。

秦穆公直接了当地讲:“你到底能帮上啥忙?”这话听起来更像是个感叹,而非真的在询问。他的意思明摆着,就是在质疑对方还能有啥本事。

百里奚对秦穆公说:“你是想让我在前面打仗,帮你攻破城池,占领地方吗?”

秦穆公一听,拿着酒杯的手轻轻晃了晃,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心里头琢磨着,你瞧瞧,咱大秦连七岁的孩子都能上战场拼杀,你究竟是哪路神仙?想耍保险的小聪明?那可不成!

百里奚瞧见秦穆公闷声不响,也没打断他,接着就开口讲:“要是说让我上阵杀敌,那我肯定是不行了,人老了得认,我这身子骨不中用了。”

说白了,你让我拼命干活儿,那可不行。我可不是那种好糊弄的人,这种事也就那些啥都不知道的家伙才会干。

秦穆公一听,心里挺不痛快,但还是忍着问:“行,那你说说,你能帮我干啥?”

虽说秦国的朝廷挺随便,没啥规矩礼数,百里奚就这么穿着破衣裳去见国君了。不过,人家那精神状态,可真是杠杠的,比我这三十好几的人还要有活力。

百里奚胸有成竹地讲:“要是您愿意让我帮您出主意,管管国家大事,那我现在可一点儿不老。想当初,姜子牙八十岁了还在渭水边钓鱼呢,文王发现了他,请他回去当丞相,这才打下了大周的江山。您看,我现在才七十岁,比姜子牙那时候还小了十岁,这能说不年轻吗?”

说白了,我现在比古代那姜子牙还年轻十岁呢,正处在能为国家大干一场的好时候。你碰上我,可真是捡到宝了!

秦穆公一听,立刻鼓掌称赞:“讲得太对了,敢于和先辈们一较高下,咱们大秦的男子汉就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百里奚其实并非秦国本地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秦穆公非常赞赏百里奚的品格。

之后,秦穆公设了大宴,和百里奚一起吃饭谈话,连着三天,越说越觉得投缘。接着,他就做了个重要决定:让百里奚当上了上卿,负责处理大秦的各种事情。

说白了,那些觉得你年纪大就嫌弃你的人,主要就是眼界太窄,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多占你点便宜,多压榨你的劳动力。他们赚的钱,靠的不是正经创造价值,而是剥削、压榨、硬抢。就像有些公司,简直就是寄生虫,专门吸血的。

当然,别人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咱们也不好说啥,不过,咱们自己得努力上进啊!

可能,我们从那些先行者的经历里,能学到一些东西。要是回望历史,咱们能数出一大堆名字来:

姜子牙说:纣王要是觉得这儿待不下去了,那就换个新地方重新开始呗,在哪生活不是一样呢。

苏秦说:这儿不要我,总有地方要我,要是哪儿都不要我,那我就自己去闯条新路。

陈胜和吴广心里琢磨:难道咱就注定得这么穷困潦倒吗?咱俩这辈子非得证明下,富贵不是老天爷一开始就定好的。

刘邦心想:真男人就得活成像嬴政那样!就算我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心里也有大梦想!

……事情是这样的,原本的情况咱们得搞清楚。那会儿,事儿还挺复杂的,但说白了,就是有那么个事儿得处理。大家伙儿都在想办法,琢磨着怎么能把这事儿给办妥了。时间紧迫,咱们也没工夫磨蹭,得赶紧行动起来。领导们开了个会,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了个方案。这方案啊,挺实在的,也没啥花哨的东西,就是一步步来,把问题给解决了。咱们这些人呢,就按照方案分工,各自负责一块儿,一块儿一块儿地往前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点儿困难,但咱也不怕。大伙儿齐心协力,有啥问题就一块儿解决,有啥难关就一块儿闯。慢慢地,事儿就有了起色,咱们也看到了希望。最后呢,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事儿总算是办成了。效果还不错,大伙儿都挺满意的。回想起来,这事儿虽然挺折腾人的,但也挺有意义的,毕竟咱们一块儿经历了这么多,也一块儿成长了不少。……

他们有个通病,就是喜欢抢人。要是没法直接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就想办法把他们的人给撬过来。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没法站稳脚跟,问题不一定出在你的能力上,可能是因为你的年龄因素。

你可以尝试搞点让行业都震惊的新花样,比如,去挖同行的墙角,让整个行业都竞争起来。就像《天道》里讲的,资源是有限的,那咋办呢?只能从富人那里抢点过来!

比如说,小米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呢?先别管这个行业将来会怎样,眼光放长远些,连地球的未来都不确定呢。

别瞎操心那么多,先把自己的路走稳,混出个名堂来才是硬道理。不然,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人会搭理你。等你站稳脚跟,成了这一行当的“大佬”,到时候你想怎么定规矩,就怎么定规矩!

不少人起点很低,吃过不少苦头,但他们下定决心要往上爬,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不放弃,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他们看得明白,跟着规矩走,自己很难有出头之日,于是选择避开人群,不凑热闹。与其默默无闻地被历史遗忘,不如放手一搏,去做些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事情。

要是秦穆公稍微古板一些,像百里奚这样的顶尖人才可能就擦肩而过了。毕竟百里奚不是秦国人,而且年纪也不小了……那还争霸个啥!

通常来说,那些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有几个是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

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订阅我,我每天都会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