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即将中考了,但是以他孩子目前的分数基本考不上公办高中,如果要上私立高中自己可能负担不起。于是就请了一个家教老师给他的孩子辅导功课。但是两个月过去了,孩子的分数并没有太大幅度的上升,这位家长就考虑是不是家教老师教的不好,想准备给孩子换一个老师。
这位家长看着孩子的成绩单,心里面又担心又着急。明明在请家教上花了不少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少,可为何就是不见成效呢?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换个老师呢?

首先,当家教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应盲目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老师,而需全面、客观地分析背后的原因。
家教这个东西有时候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问题,或许有些老师讲课方式单一,让学生听课听得很想睡觉,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死记硬背,却不引导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与应用场景,那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做题时也容易出错。
同时有没有责任心也是衡量一位家庭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部分老师只是将家教视为一份赚钱的兼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备课马马虎虎,授课敷衍了事。

例如,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仔细,对错误未详细讲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也不主动去了解并协助解决。如此一来,学生很难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除了老师的问题,学生自身才是决定能否进步的关键!
老师其实算是一个带头人,最终的造化还是学生自己本身课后对知识的复盘,学生对于新老师以及新教学方式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一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能够迅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但是,有些学生适应的时间较长,倘若在适应期内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与引导,便可能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最影响学生提分能力的其实还是学生自己在课后对知识点的总结与复盘,有些家长觉得一周请家教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补一次课就能获得成效,把希望 全部寄托在家教老师的身上,如果孩子没有进步那就全是家教老师的问题。
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孩子一个星期有5天都在学校,在学校里那么长的时间分数都提升不起来,寄希望于周末的两三个小时纯属本末倒置了。

家教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孩子解答在学校不会的知识点,但并不是说孩子听懂了就一定会做题,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孩子最终能否取得成绩其实是一个全方位因素。
当家教没有成效时,更换老师并非唯一选择,也不见得是最佳选择。我们需冷静、理性地剖析原因,全面分析一下换老师的利弊。倘若确实有必要更换老师,也务必谨慎挑选,保证新老师能够契合孩子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