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信息的持续披露,俄乌冲突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虽然冲突初期,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然而,现如今,俄乌话题再次升温,重新占据了热门话题榜。这一切的转折点,都可以追溯到特朗普在大选中获胜的那一刻。
特朗普频繁宣称,一旦当选总统,他将解决俄乌冲突。不仅如此,在11月15日的一次庆典活动中,特朗普再次就俄乌冲突发表演讲,强调这场战争必须终止。这已是他多次公开提及寻求俄乌冲突的结束,显示出他对此事的认真态度。普京方面,显然已经洞察到美西方可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为了在未来的谈判桌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俄罗斯正加速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近期,乌克兰在战场上屡遭挫败,仅在10月份就失去了超过480平方公里的领土。与此同时,有报道指出,俄罗斯正在乌克兰南部大规模集结兵力,似乎有意在这个冬季发动一次重大的军事攻势。
近期,美国总统拜登为了扭转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并试图给即将接手的共和党政府制造难题,已授权乌克兰军队使用MGM-140“陆军战术导弹”对俄罗斯本土实施打击。在11月19日清晨,乌克兰军队迅速响应,发射了6枚ATACMS导弹,目标是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军事设施。然而,由于俄军防空系统的严密部署,乌克兰军队的这次打击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乌克兰军队选择打击俄罗斯本土,而非克里米亚或“新俄罗斯”地区的目标,这一举动在政治层面具有重大意义,可能被视为北约已直接介入,并对俄罗斯本土发动攻击。
尽管短期内俄乌冲突有升级趋势,但从长远看,这更多是为了和平谈判做准备。首先,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极低,这既因为动用核武器的后果过于严重,俄罗斯不会轻易采取这一极端行动,也因为普京似乎更倾向于与特朗普进行对话,因此不太可能在特朗普上台之前采取如此激进的举措。与此同时,乌克兰军队目前似乎处于下风,在多个战场上遭受俄罗斯军队的围攻。如果乌克兰在东部的阵地持续失守,其军队的士气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这让欧洲各国改变了对俄乌冲突的态度。虽然表面上许多欧洲国家仍然表现出支持乌克兰的姿态,但在欧盟内部会议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已经开始考虑特朗普上台后欧洲是否能独自承担对乌克兰的援助责任。此前,欧洲在提供常规炮弹等援助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普京的通话也探讨了通过谈判结束冲突的可能性。波兰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不愿意再免费提供武器给乌克兰,如果乌克兰还需要武器,应该通过贷款来购买。这些变化表明,随着援助可能逐渐减少,乌克兰继续战斗的能力在减弱,和平谈判的前景正在变得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