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的眉页上被翠绿染满,也就走到了春天,光阴在大地的诗稿下挥毫泼墨,也就留下了一幅幅水墨丹青。
人间纵有诸多不堪与泥泞,却总有个春天,让我们心动怦然,终觉万般值得。
清晨,一睁开眼就听到窗外有稚鸟啁啾,给宁静的春晨带来无限生机。推开窗,微凉的风夹着风铃木的芬芳扑面而来,明黄色的风铃木尤让人觉得明亮清澈,心情瞬间也变得明亮起来。
远处山岚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黛色远眺,连绵起伏。宛若一幅未干的水墨画,带着神秘,又带着几分温柔。
走在路上,随处可见,那不惹人眼的小草,悄悄露出青芽,不磅礴却坚韧,不浩大却倔强,在春风吹起第一缕阳光时,就如同大地的孩子,四处张望惊奇的眼眸,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初春,到处虽不是繁华,没有一眼望穿的灿烂,却在每一处细微处隐藏着生机与活力。或许是一片嫩绿的新叶,或许是一枝刚抽芽的柳丝,或许是刚刚睁开眼钻出鸟窝的稚鸟,或许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或许是一声清脆的鸟鸣…
它们让我们知道,哪怕是在如此平凡的日子里,也处处充满了美好。
那些细微的、不起眼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变化,却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着这个世界的色彩,给我们的生命增添着动人的光彩。
《人民日报》说: “大地在春天的怀抱中苏醒,万物复苏,新芽嫩绿,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希望。”
最喜欢三月的初春,一切都还朦胧,一切都还在酝酿,一切都依然沉静安稳,走在路上,感觉风是柔,阳光是柔的,风里吹佛的树叶也是柔的,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内心的安宁与淡然。
因为知道,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还有重来的希望。万物复苏,希望与春天同在,也就多了几分沉稳与从容。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春日,最适宜举行别具一格的流觞曲水盛会,悠然围坐蜿蜒曲折的溪水旁,一边赏春景一边将盛满美酒的觞轻轻置于水面,任其顺着水流缓缓而下。觞停驻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以才情抒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在这样的诗意情境下诞生的。唯有如此春日,才能诞生如此诗意。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以及旖旎风光与文人雅士的洒脱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此忙碌奔波的生活里,不妨寻得半日闲,找一处静谧清幽水边,邀朋聚友,共踏春光,同聊日常。亦或走进春日的原野,呼吸自然的新鲜空气,让身心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由伸展,放松休憩,积蓄力量。
春天,仿若一场巨大的幻梦,梦里桃花艳艳,樱花飞舞,流水潺潺,青山翠谷。天地人间,每一株小草都在用力生长,每一瓣花朵都在尽情绽放,仿若岁月的诗行,在大地之间来来回回书写,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自然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三月春日,一半是诗意的春光浩荡,花开如锦,缤纷万里。一半是安然的烟火人间,质朴温暖,家人相亲。
晨光熹微,春风熏人,只想在这样的春日里,忘记过往,捡拾当下,既柴米油盐度清欢岁月,也云淡风轻过悠然时光。
人生如四季,轮转更迭,荒凉与新生从来不是对立,而是重复的轮回。有欢笑,有泪水,有温暖,有寒冷,有相聚,有别离,却正如有冬天才有春天一般,如此才让我们生命丰满而盈润。
在每一个阳光微亮的清晨,迎着春天的花开启程,迈向希望的未来。
在每一个余晖脉脉的黄昏,踏着星光熠熠归来,心怀明月,胸壑满春。
时光的长河里,春色仿佛短暂,却又充满了踏实的幸福。或许,正是因了春天的存在,才让我们不惧怕严冬,不惧怕寒风,不惧怕山高路远。
一半安暖一半春,一半烟火一半诗,趁着春光正好,去踏遍山河去赏遍百花吧。举杯敬这万里青山娉黛,敬你我人间有爱,敬此趟生命有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