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它坐落于贵州平塘县,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它的名字叫做“FAST”,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探测脉冲星和快速射电暴。
天眼显威,揭示银河系星际介质细节
根据最新消息,我国科研团队依靠“FAST”实现了一项新突破,揭示了银河系星际介质前所未见的高清细节,获得了银河系气体的高清图像。
报道显示,由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寻找脉冲星的时候,同步记录了银河系星际介质的谱线数据。据了解,星际空间并不是一片虚无,而是有很多稀薄的星际介质。其中,银河系内弥漫着氢原子气体。
根据科学家的介绍,氢原子汇聚在一起冷却后,就形成了氢分子云团。而在他的内核中,会孕育出新的恒星,其中一些恒星会爆炸,成为超新星,留下遗迹和脉冲星。爆炸也会压缩气体,产生高速电子,当他们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辐射出微弱的无线电波。
通过“FAST”望远镜,我们收集了大量星际间介质的宝贵数据,为世界天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测量了大量暗弱脉冲星的法拉第效应,发现了银河系深处的磁场特征,以及两处超新星爆炸留下的痕迹。
可以说,在“FAST”天眼的助攻下,我们获得了大量天文学成果。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乃至全世界天文进步的基础。
天眼是智商税?
虽然中国天眼已经向我们展现了出色的探测能力以及巨大的科研价值。但自从开建以来,它就一直饱受舆论困扰,许多人天眼的打造耗费了11.5亿的巨资,是一种浪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天眼的技术落后,不符合发展的潮流。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这些看法都是有些片面的。之所以他们会有这种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对FAST不够了解,FAST也没有直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更先进,观测能力更强的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即将建成。
SKA是一项国际计划,目前参与者已经高达20多个国家,投入金额超过了15亿欧元。它由三千多个碟形射电望远镜组成,每个单元的直径可达15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观测能力自然在天眼之上。
但是他的建成时间在2024年,全面投入使用还要等到2030年,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天眼在2030年之前,都是全球第一。
正是因为SKA的存在,让很多人对天眼有些瞧不上。只是我们要认识到,在科学技术进步如此之快的现在,没有哪项技术和设备会是常青树,天眼能够保证十年的优势已经相当可观了。再者,我国也是SKA的主要参与者,未来我们也能依赖SKA进行研究。
最后,贵州省的这个中国天眼并不是尽头,我们还计划再建五个同样的天眼,由六个天眼联动组成新的观测网络。届时,我们会再次实现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