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新手艺人青年工作委员会、南京响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打做工作室承办的《对饮 | 玻、陶、银器三人展》于4月16日下午3点在响堂堂屋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由响堂新村民、首位驻村艺术家王克震策展,汇聚高俊杰、郑伟平、王克震三位艺术家创作的30余组匠心之作,以器物为载体展开跨材质对话。玻璃的通透轻盈、陶土的朴拙温润与银器的冷冽锋芒在展厅中交织碰撞,既有传统工艺的活化演绎,亦蕴含当代美学的创新表达。展览为免费开放,观众可通过展览体悟东方造物哲学中"器以载道"的精神内核,展期持续至5月5日。
对饮 —— 玻、陶、银器三人展
前言
我们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数字浪潮与人工智能的洪流裹挟着万物奔涌向前,虚拟化的世界让现实变得缥缈而不真切。然而在这纷繁喧嚣之中,手工器物宛如一股清流,以其独有的温度与质感诉说着关于时间、关于技艺、关于文化的永恒故事。每一道茧痕都是时间的印记;每一寸肌理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我们珍视这些器物,不仅因为它们满足了我们的物质所需,更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对千年文脉的深情眷恋与文化认同。
本次展览,郑伟平的陶器、高俊杰的玻璃器、王克震的银器。这些器物,皆诞生于火的洗礼之中,带着天然的温度与生命力。它们的美不是浮于表面的装饰,而是深植于材料之中,随着火焰的跳跃而“燃烧”绽放;它们的技艺,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创作者四肢的运动。因此这些作品承载了艺术家的宇宙观,在作品有限的内外空间中,构建无限的场域联结。
三位参展艺术家同为七零后,艺术之路始于本科时代,学院派的滋养让他们汲取了深厚的艺术养分。他们对材料的认知如同老友重逢,熟悉而深刻;对技艺的追求,近乎于“道”的境界,精益求精;对器韵的营造,则充满了文人的诗意与情怀。他们的作品,如同三位老友的对话,虽风格各异,却同频共振,共同演绎着一场伴着茶香、酒韵、花影的文人雅聚。
嵇康在《琴赋》中曾言:“假物以托心。”艺术家们以器物为媒介,将内心的情感与哲思倾注其中,期待与观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寻找那份难得的知音之遇。
- 艺术家 高俊杰 Gao Junjie -
宜兴紫砂世家,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法国Chrysalide琉璃工作室创始人。
与山堂的诞生是源于创始人高俊杰的朴素心愿——将琉璃材料由实验室带入日常生活。彼时他结束了法国数年的玻璃工艺学习,回到国内组织创立了国美玻璃学院。高老师在进行了大量关于琉璃烧制的材料试验后,一种强烈的愿望由此产生了——释放这种材料的生活能量,将之从艺术创作,回归到日常生活。思考着作为材料的琉璃与其背后的历史及文化,与山堂着眼于东方美学,坚定地实践着东方日用器的道路。以玉类比君子古已有之,琉璃质地似古玉,老光含蓄。所谓东方性的审美,躲不过中庸谦和,是以琉璃不似玻璃一般明亮耀眼,反而折光柔和,色浸而气薄,介于似透非透间。
与山堂制琉璃又别有一种文气,时而大写意的开阖,时而撞水撞粉的清丽。除了汲取传统形制,与山堂也在深入思考更多的质料表达,挖掘材料可能性,培养新的设计团队,尝试开发更多立足于当代生活的东方日用器。与山堂目前每一窑依然会保留20%的烧制量用于材料实验,每一次实验都为烧制稳定性提供了经验,一方面新产品将以更亲民的价格与大家见面,另一方面也不断尝试拓展琉璃材料的边界。
艺术家活动概览
1998-2002年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学士
2002年 陶瓷作品参加法国桑特建国际设计双年展
2002-2005年 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2005-2006年 法国里昂二大,里昂 Jean Ives 艺术工作室
2006-2008 法国南锡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玻璃综合设计艺术硕士
2007-2008 实习工作于 :
法国南锡Olivier Weber 琉璃艺术工作室
巴黎 La maison du vitrail 彩窗工作室
2008年 8月起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8年 南京《非匠》手工艺艺术展
2009年 组建中国美术学院高职学院玻璃艺术专业和工作室2012年 于杭州和宜兴两地组建與山堂工作室致力于手工艺艺术品的创作设计
2013年 策展浙江省天台博物馆《文心翰墨》书画器物展
2016年 创立與山堂工作室上海金泽分部
2020年 创建杭州M.C琉璃工作室
高俊杰作品 《高款高脚酒杯》
高俊杰作品 《小法门寺盏》
高俊杰作品 《良渚文明黑陶杯复刻琉璃威士忌杯》
- 艺术家 郑伟平 Zheng Weiping -
陶瓷艺术家,江苏省产业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与艺术设计专业,现为南京麦迪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乐山陶社创始人。
用器与茶对话,用火来绘制故乡和我心中的山水,是我做陶的初衷。反复实验烧制铁胎原矿窑变,材料多方寻觅配比。茶器造型参考宋代茶盏,同时展现拉坯工艺的韵律感;花器,用迷你柴窑的自然落灰釉呈现和古代完全不同的效果;而老家溧阳的稻壳、木屑和曹山秋日松针,我用它们在匣钵中火绘山水系列。
得益于在南艺的专业学习,我得以师从潘春芳、许成权两位陶艺大师。走过龙泉、去过景德镇、游过日本,看到了更多对于器皿的理解,也让我更多地思考传统陶瓷工艺,演变出了自己的玩法。器皿类陶艺作品的创作,于我更多的是一种身心的放松。我最享受的是晚上一个人坐在拉坯机旁,手与泥的对话。烧成过程又都是一次次的实验,每次开窑那一瞬间的期待都令我激动:虽然每一次开窑不到一件作品的成品率,但每一件器皿,姿态不一,机理色彩有异,这些都是泥巴通过我的手拥有了生命。
艺术家活动概览
2019年 作品《“虫”趣》参展宜兴首届世界壶艺大赛展
2020年 作品“左右逢缘”获2020江苏省艺术创意大赛金奖
2021年 个展“玉山行--郑伟平陶艺器皿展”
2022年 个展“古县陶语--郑伟平陶艺器皿展”
2018-2021年 第七、八、九、十届千杯展
2023年 参加首届中国名陶邀请展
郑伟平作品 《直茶碗》
郑伟平作品 《茶碗》
郑伟平作品 《公道杯》
郑伟平作品 《花器》
郑伟平作品 《花器》
- 艺术家 王克震 Wang Kezhen -
独立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中心主任,副教授。
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首饰、银器以及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曾受邀留英,做驻地艺术家;后师从杭间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珠宝玉石行业协会设计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委员;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英才;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学协会设计师协会工艺美术方向主任委员。
作为艺术家,王克震在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求新求变,积极参与中国和国际上的各种展览和活动。作品曾被英国 V&A 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丹麦以及荷兰的艺术机构收藏。
另一方面王克震还是一位活跃的策展人,特别在当代手工艺与当代首饰领域,他曾经主持策划了:“非匠”中国当代手 工艺展览(南京,中国);“它山”——中国当代首饰展(英国, 国家设计与手工艺中心);“中国当代新首饰展”(澳大利亚,墨尔本);“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术提名展;“Through the garden gate”上海当代首饰展等等。
王克震作品 《银壶》
王克震作品 《银壶》
王克震作品 《银壶》
王克震作品《水器》
王克震作品《水器》
王克震作品《水器》
对饮 | 玻、陶、银器三人展
1、展览日期
2025年4月16日-5月05日
2、观展时间
周一至周日10:00-17:00
3、展览地址
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华光社区响堂·堂屋
4、参展艺术家
高俊杰 郑伟平 王克震
5、主办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6、承办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新手艺人青年工作委员会
南京响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打做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