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速来围观!退休新玩法,轻松掌握主动权

2025 年1 月1 日,延迟退休政策正式拉开帷幕,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弹性退休暂行办法,如同一场及时雨,为2025 年后的退休规划指明了新方向。与以往一刀切的退休模式不同,2025 年至2039 年这15 年的弹性窗口期内,退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选择题,而是充满自主性的自由答卷。

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心存疑惑:暂行办法里,似乎只提及了职工可以弹性退休,自己作为灵活就业者,能否享受同等待遇?经过多方咨询社保经办与退休经办机构,答案终于水落石出:灵活就业人员同样可以选择弹性退休!这里所说的职工,并非狭义的在职员工,而是涵盖了所有缴纳职工保险的群体,这也就意味着,缴纳职工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样能拥抱弹性退休的新机遇。
那么,灵活就业人员该如何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办理弹性退休呢?

1. 锁定原法定退休年龄:男性原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则需分情况讨论。江苏省和辽宁省部分灵活就业女性,可在50岁退休,其他地区多为55岁。以辽宁省为例,2004 年参保的灵活就业女性,50岁便可退休;2004 年1 月1 日后参保的,若首次以职工身份参保,50岁退休;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55岁退休。举个例子,小李原本在企业参保,企业倒闭后转为灵活就业,这种情况下,她依然能在50岁退休。

2. 确定弹性提前退休区间:在明确原法定退休年龄后,最早可在不早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且不早于3 年的时间节点,申请弹性提前退休。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男性退休年龄逐步从60岁延迟至63岁,原55岁女性延迟至58岁,原50岁女性延迟至55岁。这就意味着,原法定退休年龄在53 岁至55 岁之间的人群,最早弹性提前退休年龄为50 岁至52 岁。清晰掌握原法定退休年龄,是成功办理弹性退休的关键一步。

3. 着手办理退休申请:当满足弹性提前退休条件后,需提前3 个月,前往档案所在地,申请弹性提前退休,并同步进行档案预审。这样一来,便能及时排查档案中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退休办理过程一路绿灯。

灵活就业人员往往对退休政策和社保知识了解有限,容易在办理退休时手忙脚乱。现在,抓住弹性退休的新机遇,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早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