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金门县的回归已经在路上了,看看这两个工程就知道了

彭巧说 2025-04-23 19:59:20

说起金门县,大家可能马上想到它离大陆有多近——从金门到厦门,直线距离也就几公里,坐船过去比去台北还快得多。可别看它地理上靠大陆近,政治上它可是台湾省的一部分,历史上还跟大陆对着干了几十年。

不过最近几年,情况好像有点不一样了。有人说,金门的“回归”已经不是空话,而是真真切切地在路上了。为什么这么说?

咱们得看看两个大工程:厦金大桥和厦门新机场。这两个项目不光是修桥建机场那么简单,它们背后藏着金门跟大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金门是个什么地方?

金门县是一堆小岛的总称,离福建省厦门市近得不能再近了,最短距离也就一两公里。过去几十年,金门一直是两岸对峙的前线。

1949年以后,这里成了军事重地,炮火声没少响过。尤其是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金门跟大陆你来我往打了几个月,那时候别说交流,连靠近都不敢。

可到了今天,军事紧张早就缓和了不少,金门跟厦门的联系反而越来越频繁。从通水、通电到现在的通桥计划,金门跟大陆的互动已经不是新闻了。

那“回归”到底啥意思?在这儿不是说金门马上要改旗换帜,而是说它在经济、生活甚至文化上跟大陆的融合越来越深,实际上的距离感越来越小。这两个工程就是这种融合的加速器。

厦金大桥:从想法到现实

厦金大桥,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厦门和金门连起来的大桥。这想法可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有人提过,但因为两岸关系敏感,一直停在纸面上。直到最近几年,这事儿才真有了眉目。

大陆这边,厦门段的建设已经动起来了。根据厦门市政府和福建省的官方消息,厦金大桥的厦门部分在2023年10月正式开工。整个桥计划从厦门本岛出发,经过大嶝岛,最后连到金门的大金门岛。

厦门段全长大概19.6公里,投资预计得372亿人民币左右。2024年5月,临时钢便桥已经搭好,12月的时候东主塔的桩基也打完了。现在施工进度挺顺利的,大陆方面预计2026年就能把厦门段修通。

但金门那边呢?进展就没那么乐观了。因为牵扯到台湾当局的政策,厦金大桥的金门段到现在还没开工。民进党这边一直对这种大型两岸合作项目持谨慎态度,甚至有点反对的意思。

所以目前来看,大桥的未来还得看政治风向。不过大陆这边态度很明确,不管金门段啥时候开建,厦门段都会先修好等着。

假设大桥真修成了,对金门人来说意味着啥?首先是交通方便。现在金门到厦门得坐船,时间短则半小时,长了得一个多小时,还得看天气。

大桥一通,车开过去可能就十来分钟,简直跟市内通勤差不多。这对金门人来说,生活半径一下就扩大了。

工作方面,现在不少金门人已经在厦门上班了。大桥通了,早上开车去厦门,晚上回家,完全可行。教育上也一样,厦门的学校资源比金门多,家长可以考虑送孩子去对岸读书。

经济上,金门的农产品、海鲜这些特产能更快运到大陆市场,旅游业也能搭上顺风车,毕竟厦门游客过来更方便了。

而且金门跟厦门的经济联系本来就不弱。2022年,金门对大陆的贸易额已经占到它外贸总额的60%以上,大桥修好只会让这个数字再往上蹿。简单说,这桥不光是条路,更是条经济命脉。

大桥的政治意义也不小。修桥这事儿本身就得两岸合作,至少得谈得拢吧?这说明关系没以前那么僵了。

大陆这边一直推“两岸一家亲”,金门又是离得最近的地方,修桥对咱们来说是拉近距离的好机会。金门县长陈福海也多次公开支持通桥,说这是民生大事,跟政治立场没啥关系。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有。台湾岛内有些人觉得这桥修好了,金门会越来越靠大陆,怕以后不好管。

但金门本地人怎么看呢?根据2022年的一项民调,超过70%的金门居民支持修桥,觉得这对生活和经济都有利。毕竟,谁不愿意日子过得更方便点?

厦门新机场:金门的后花园?

再来说说厦门新机场,也就是翔安国际机场。这机场建在厦门的大嶝岛上,离金门近得不得了,直线距离也就几公里。

从2007年开始选址,到2022年1月正式开工,整个项目花了556亿人民币,计划2026年底用起来。机场占地19平方公里,跑道两条,能起降大飞机,年吞吐量预计能到4500万人次。

为啥说这机场跟金门有关?因为地理位置太巧了。大嶝岛本来就小,填海造地后跟金门的距离更近了。过去大嶝到金门有15公里,现在缩到3公里不到。站在金门看过去,大嶝岛上的工地都快成日常风景了。

机场建好后,金门人能直接沾光。现在金门有个小机场,但航线少得可怜,大多只能飞台北,想出国还得转机。

翔安机场一开,金门人坐船或者将来大桥通了开车过去,几分钟就到,就能飞全国甚至全世界。这对金门人来说,出行方便程度翻了好几倍。

经济上,机场也能给金门带流量。厦门本来就是旅游城市,新机场启用后,游客量肯定暴涨。金门离得这么近,顺道过去玩一天的游客不会少。反过来,金门的商家也能借着机场的便利,把生意做到大陆更远的地方去。

2023年,金门到厦门的旅客量已经突破了100万人次。新机场加上大桥,未来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倍。金门的经济会越来越离不开厦门,这不就是融合的节奏吗?

机场带来的不光是钱和人,还有文化上的交流。现在金门和厦门的居民来往已经不少了,有人在厦门买房,有人在金门开店。新机场会让这种互动更频繁。

比如厦门的年轻人可能会周末跑金门吃海鲜,金门的老人可能去厦门看病。时间长了,两边的人会觉得彼此没那么陌生,甚至有点像邻居了。

当然,这也有争议。有人担心金门会“大陆化”,本地特色会丢。但从现实看,金门人似乎更关心实际的好处。毕竟,谁会跟方便生活过不去呢?

两岸关系咋样了?

金门的历史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几十年前,这里是战场,炮弹满天飞。到了1992年两岸停火,气氛才缓和下来。2008年两岸“三通”开了个头,金门跟大陆的联系开始多起来。

2018年,福建晋江的水通到了金门,解决了金门几十年的缺水问题。这事儿让金门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大陆的诚意。

现在呢?两岸关系虽然还有点复杂,但金门这块儿明显是个特例。政治上它归台湾管,可生活上它跟厦门的联系比跟台北还近。这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两个工程正在放大。

金门本地人对这些变化啥态度?前面说了,修桥的支持率挺高,机场的事儿也差不多。2023年有个调查显示,65%的金门人觉得跟大陆多合作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去厦门闯闯。这跟岛内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毕竟离得近,感受不一样。

不过也不是没顾虑。有些人怕金门太靠大陆,会失去自己的特点。还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觉得大桥修好了,大陆会不会有别的想法。但总体来看,支持的声音占了上风,毕竟日子过得好才是硬道理。

看完这两个工程,你可能也感觉到了,金门的“回归”不是啥遥远的梦想,而是已经在发生的事儿。

厦金大桥修好了,厦门到金门就跟隔壁村似的;新机场一开,金门人出门跟厦门人没啥两样。这种物理上的连接,带来的不光是方便,还有经济、文化甚至心理上的靠拢。

当然,政治上的事儿还得慢慢谈。但从实际生活看,金门跟大陆的融合已经停不下来了。大桥和机场就像两条绳子,把金门一点点拉近大陆的怀抱。

这种变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的结果。陈福海那句“通水之后要通桥”,听着挺实在的,也挺有远见。

0 阅读:1

彭巧说

简介:每天分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