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谷雨早茶收——咏谷雨古诗词赏析(三)

川雪诗逸人生 2025-04-20 10:32:36

山家谷雨早茶收

——咏谷雨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谷雨时节,牡丹竞相绽放,牡丹花因被称作“谷雨花”。每逢谷雨,许多地方都有“白天赏牡丹,入夜悬灯宴”的习俗,这就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

谷雨时节,看牡丹国色天香,心旷神怡。徜徉牡丹园内,花香浓郁,沁人心脾!

元代诗人王恽的《木兰花慢·谷雨日》,描绘了牡丹花会的盛况,抒发了对谷雨节气及牡丹花的喜爱之情:

谷雨日,王君德昂约牡丹之会,某以事夺,北来祁阳道中,偶得此词以寄。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这是元代词人王恽的一首谷雨节气赏牡丹词。

词前小序说,词人的朋友王徳昂约词人参加牡丹花会同赏牡丹,但词人因有事外出,不能参加。在北来祁阳道中,写下此词,寄给王徳昂。

上片一、二句“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是说,如果你问东城的春色如何,我告诉你,那里正是谷雨时节,牡丹花开的日期。遥想前日芳香花蕾,近来已是深红艳丽,红透花枝。

这两句交代了赏牡丹的日期,即谷雨时节。此时,牡丹已经开成一片,深红艳丽,光彩夺目。

三、四句“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是说,王德昂为了牡丹情义深重,相约柳树边赏花,请馆娃宫美女助兴。只见她们脚步轻盈,作玉盘承接甘露低垂的姿势。“娃馆”,即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这里指宫女馆舍。

这两句交代了赏牡丹的原因,是好友王德昂约“牡丹之会”。然而词人因事耽误,不能赴约,但词人仍然遥想赴约时候的光景:春光大好,歌舞助兴,美不胜收。由此可见,友人对于牡丹花会的重视。

下片前两句“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是说,春风吹来,这些美丽的女子身着华贵的罗衣,看到彩云冉冉,甚是留意寻欢,沉醉在美好风景里,回首燕双飞。

这两句交代了赏牡丹时人们的欣喜之情。春风里、追彩云、赏美景、看燕子,真是惬意至极!

末二句“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是说,春已过半,时光匆匆,在长亭旁,饮一杯,枕着干草对着残阳。归去纵然有酴醿花开如雪,不忍牡丹花枝头凋零。“姚魏”,即“姚黄魏紫”,牡丹名花。

这两句交代了词人对于谷雨日的喜欢,对于牡丹花的钟爱,愿意与之对饮,与之共眠。等到词人归去,可能荼靡花开正好,可是词人却不感兴趣。从侧面表现了词人对于牡丹花的钟情。

整首词围绕谷雨赏牡丹展开,诗情画意,春意盎然,热闹之极,是描绘谷雨日“牡丹花会”的佳作。

明代诗人方太古的《谷雨》,描绘谷雨时节的风光情事,抒发了浮生若梦、光阴似箭,应珍惜春光,及时行乐,及早归隐的情怀: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方太古 (公元1471—1547年),明朝诗人,字元素,自号寒溪子。

方太古幼时就聪明好学,而且对诗词颇为热衷。但他与一般人不同,将众多人视为一生追求目标的功名,视如鸿毛。

所以方太古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弟子员以后,就决然地辞去官职,从此不应征召。他将身心寄于山水之间,遍游三吴名胜,而后又隐居于白云源,晚年回归故里,守故土而安。

与山水相亲者,必然性情淡泊,必然诗才迥异,必然笔触空灵。

这首《谷雨》,就以间接的方式,勾勒出了方太古的不俗形象与出众才华。

诗的首联切住时节,点明题目:“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一年的春光即将过去,“我”酒病初愈;谷雨时节,山里人家已经开始采摘早茶了。

在这一联中,诗人将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了,比如从季节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从具体节气到山家的劳动场景。

而对这些内容进行描写,也相当于是将丰富的画面呈现出来,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病情初愈后的轻松,看到了一种来自谷雨时节的田园景象。

前者主静,后者主动,品来别有一番韵味。

颔联将美的一面展现得尤为鲜明:“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细细的风儿吹过,花枝随之摇曳,一对对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雨丝斜织过来,树林外面时而会响起斑鸠鸟的鸣叫声。

生动的画面,无外乎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将不同的物象予以刻画,从而触动读者的耳目。

颔联之所以美,就是因为诗人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下笔,把蝴蝶戏花和鸠鸟鸣雨的情景呈现于纸上。

这两句描写又都体现着充分的动感。尽管鸠鸟只是以声音的形式出现,但它在林中或往或来、或停或歇的鲜活形象,却已然被我们清晰地看到。

春风旖旎,春雨淅沥,有花枝蝴蝶,有鸠鸟树林……,于热闹中透露着十分的静谧,这样的春天真的让人着迷。

接下来的颈联是诗人对自己的心理刻画:“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我”想去寻仙问道,但是又没有仙鹤可以乘驾;不过如果想要做一个着绿蓑衣戴青斗笠的渔翁的话,倒是有渔舟可以使用。

这两句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转折关系的。其实诗人意在突出下一句内容,即尽管没有仙鹤可以载他去寻仙,但是却有渔舟供他体验渔翁的生活。

但无论是前一句的寻仙也好,还是后一句的做渔翁也罢,都无不含蓄地道出诗人淡泊空灵的情怀,无不体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尾联“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意思是,俗世之人啊,就不要笑话“我”这个不切实际的人吧。如今,“我”打算试着游赏一番岘山,感受一下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心境。

“岘首”,即襄阳县南的岘山,是孟浩然隐居不远的地方。孟浩然有诗《与诸子登岘首》,其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或许正是诗人浮生若梦、渴望归隐的内在原因。一个“试”字,真切反映了诗人的心理。诗人来游岘山,本来就知道要达到孟浩然的心境实在很难,但是诗人还是决定勉力一试,即便达不到,感受一二也是好的。由此可见,诗人对于孟浩然的喜爱,对于归隐的笃定。

全诗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藏志于山,藏情于景,意蕴深沉,豁达淡泊。这样的谷雨诗,当属于妥妥的经典。

清代诗人曹尔堪《谷雨后二日过镜槛小憩》,描写谷雨时节的乡村景象,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喜爱:

春深乔木绿阴齐,北舍南村祇隔溪。

孤艇随风独来往,杨花扑过小桥西。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曹尔堪得中进士,他博学多闻,工诗,为柳州词派盟主,与宋琬、沈荃、王士祯等并称为“海内八大家”或“清八大诗家”。其诗词风格,大多清丽雅洁、疏朗流畅。这首谷雨诗亦是如此。

这首诗自然而然,人与物紧密结合,意境自出,自成一个独自静谧的世界,给人以唯美的感受与体验。

“春深乔木绿阴齐,北舍南村祇隔溪”,这两句是说,暮春时节,万木繁盛,绿阴成林,一派绿色。北边的屋舍与南边的村子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溪。

“春深”,言写作的时间,与题目“谷雨”相呼应。“乔木绿阴”,言春深的景象。一个“齐”字,道出了万木整齐划一变绿的独特景象。此句化用了宋代曹勋《送清隐纯老住池阳杉山》诗句“冥冥细雨绿阴齐”。

“北舍南村”,言写作的空间。“隔溪”,既道出了村居的环境,绿水人家绕,也为下文扁舟往来埋下伏笔。

“孤艇随风独来往,杨花扑过小桥西”,这两句是说,孤单的小舟,随着春风,独自往来。柳絮纷飞,贴着小桥飞越到小溪西边。

一个“孤”字,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处境。孤舟是自由的,风儿是自由的,诗人是自由的,杨花是自由的,一切都在春天里释放最美时的自己,无拘无束,轻盈洒脱。

“杨花扑过小桥西”,是送春名句。当杨花纷飞时,也正是春归日。这一极其自然之景,却意味深长,含蓄隽永,饱含深情。景语之中见情语,这句可为一例。

全诗语言清丽脱俗,心境豁达通透,村居生活跃然纸上,哲思意味浓厚。充分表现了诗人独来独往、自在生活的情趣。

时近谷雨,天气晴和,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写了两首《七言诗》,描绘了谷雨时节翠竹拔节生长的蓬勃景象,表现了自己赏竹、画竹的高雅情趣: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谈到郑板桥,就绕不开一个“竹”字。他的画、诗、字,都离不开“竹”。就连写谷雨,也围绕着“竹”。两首诗,每首都写“竹”,仿佛诗人喜欢的松萝茶,不是为好友准备的,倒像是为笔下的竹子准备的。

竹子,是诗人一辈子的挚爱。它赋予诗人艺术上的灵感,培养正直清高的性格,摆正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文人品格。

第一首,写谷雨时节赏竹。

首句“不风不雨正晴和”,从天气写起。无风也无雨,正是晴和天气,出去踏青正当时。

次句“翠竹亭亭好节柯”,诗人笔锋一转,去观赏竹子了。你看,那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的样子多好看,比在外头瞎转悠强多了。

可一个人看竹子,终归有点独乐乐的意味。如果,天晚凉的时候,恰好有客来访,听我说道这竹子的好,那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三、四句“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写出诗人盼客来一同赏竹品茶的心情。

如果你来,那么我就为你煮一壶黄山松萝茶。让你一边看竹子,一边喝好茶。这样的日子,你说够不够幸福呢?

郑板桥守得住寂寞,心静如水,正是从竹子里领悟出的养生智慧。

他看明白了,所以当嘉宾来家做客,他很高兴地为他作画,以此表达他对于竹子的深刻理解。

第二首就写谷雨时节画竹。

郑板桥画竹,讲究一气呵成。别人画竹喜欢一节一节的画,郑板桥不这样。他说,你见过竹子都是一节一节长的么。

所以,郑板桥画竹,是把竹当作一个整体来画。他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神韵”。至于画得有多像,并不特别重要。最主要是能画出他的内心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

首句“几枝新叶萧萧竹”中的“萧萧”二字,既是状画中竹子稀疏俊朗的形象,也表现了诗人孤寂、凄清、不得志的处境。但好在还有“新叶”。一切都还有变数,一切都还有希望。虽然现在诗人像是竹子上刚长出的新叶,说不定将来会长成一片绿荫呢。

次句“数笔横皴淡淡山”中的“淡淡”二字,既是点出画中山峰的身影,又何尝不是诗人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写照?

在世人都喜欢“年年有余”、“牡丹富贵”之类画作时,诗人笔下的“萧萧竹”和“淡淡山”,显得格外孤清,格格不入。

但他不管不顾,只要活着一天,就要爱着竹子一天。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恬静,多么坦然。

人有一个爱好,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会让你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让你不再庸俗,从而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

1 阅读:38

川雪诗逸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