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刀魂寄春秋——悼念篆刻大家楚翁陈祥先生

阳泽看生活 2025-04-17 13:25:06

谨以此文追悼忘年交著名篆刻家楚翁陈祥先生。

2025年4月13日,岭南春深,木棉似火,一位以刀为笔、以石为纸的艺术家永远停下了手中的刻刀。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陈祥先生(字楚翁)在广州辞世,享年75岁。这位被业界誉为"深圳一把刀"的艺坛巨匠,用毕生心血诠释了何为"方寸之间见天地"的艺术境界,更以"以商养艺、以艺弘道"的独特人生轨迹,在当代金石篆刻史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祥先生画像和书桌、文具

一、荆楚才俊:从长江之畔到南海潮头

1949年寒冬,陈祥诞生于武汉黄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少年时期在何家圢小学读书时,他便展现出对书画的独特天赋,14岁考入武汉市球场路中学,班主任夏广海发现其临摹《芥子园画谱》的悟性远超同龄人。1969年知青岁月里,他在湖北保康县黄龙沟的田间地头,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篆书;1971年招工为汉丹铁路装卸工期间,随身携带的刻刀成为他对抗生活重压的精神寄托。

命运的转折始于1979年,30岁的陈祥结束十年漂泊,进入武汉港务局担任装卸工人。这个时期,他幸遇邓少峰、黄亮等鄂地书画篆刻名师,在名师指点下系统研习金石之道。1980年,他创作的篆刻作品首次发表于《湖北广播电视报》,如春雷乍响,惊醒了沉寂多年的荆楚艺坛。1981年,其篆刻作品连续亮相《湖北画报》《长江日报》,标志着这位草根艺术家正式登上专业舞台。

陈祥先生(中)生前和艺友交流

1984年的南下抉择,成为陈祥艺术生涯的里程碑。带着"以商养艺"的信念,他创立翠碧轩书画苑,将传统文人画与商业运营巧妙结合。这个时期,他白天在深圳西丽画廊献艺,夜晚则在斗室中钻研秦汉印章,将商海的淬炼转化为艺术的养分。正如他晚年自述:"真正的高贵,在于对强者不卑不亢,对弱者平等视之",这种处世哲学贯穿了他的一生。

二、刀笔春秋:篆刻艺术的当代诠释

陈祥先生的篆刻艺术,堪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耗时八年完成的《道德经》百米长卷,以1200余方印石镌刻5000余字,字字珠玑,刀刀见骨。这件耗尽心血的巨制在罗浮山道教圣地展出时,季羡林先生赞叹其为"布衣寒士,艺术伟人"。2019年惠州天志家居城读书会的现场挥毫,70高龄的他以单刀冲切完成《厚德流芳》巨印,刀锋过处石屑纷飞,观者无不屏息。

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三重境界":

1. 技近乎道:早年师承邓少峰的汉印功底,融合浙派碎刀技法,形成"刚劲中见温润,古朴中藏灵秀"的独特风格。他治印讲究"印从书出",行草书入印的线条张力与汉印的方整浑厚浑然天成。

2. 艺以载道:将《周易》哲学融入篆刻创作,主张"方寸之间藏宇宙"。2013年创作的《印证罗浮》系列,以罗浮山120峰为灵感,每印对应一峰,印文取自道家典籍,开创了"山水印心"的新范式。

3. 器以传神:对印石材质有近乎苛刻的追求,擅以青田灯光冻表现《兰亭序》的飘逸,用寿山田黄石演绎《心经》的禅意。其珍藏的"楚翁刻石"系列,至今仍是各大拍场的宠儿。

陈祥先生灵堂设立在广东惠州陈祥艺术馆

三、翠碧长青: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1984年创立的翠碧轩书画研究院,历经四十年风雨,已成为岭南文化地标。这个以"以商养艺"为宗旨的机构,开创了"艺术培训+展览交流+文创开发"的复合模式。2016年成立的深圳市翠碧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设武汉分院、书画培训班,培养的弟子遍布东南亚,陈祯等新生代艺术家的成长,印证了"薪火相传"的承诺。

在惠州罗浮山下,陈祥艺术馆常年举办雅集笔会。2019年"大美罗浮·情韵岭南"诗书画印大展,汇集海内外300余件作品,其中陈祥捐赠的20余件精品,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火种。他主导的精准扶贫义卖、黄陂商会助学等活动,累计筹集善款逾千万元,践行着"艺术当为苍生用"的信念。

亲人、好友举行陈祥先生追悼活动

四、德艺双馨:文人风骨的时代回响

季羡林先生"无位有尊,无名有品"的赞誉,恰是陈祥人生的真实写照。2016年荣膺中国书协会员时,他将两箱获奖证书深藏床底,笑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面对媒体采访,他始终强调:"艺术家要甘当春蚕,吐尽最后一缕丝"。

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时尤为凸显。不顾高龄的他,带领翠碧轩弟子创作《抗疫百印》,将所得润笔费全部捐赠疫区。

陈祥先生作品先后二百余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羲之杯"、"王子杯"、"太白杯"及东南亚名家水墨画展国际金奖,并被国内外百余家博物馆、纪念馆、书画院收藏及碑林勒石,曾被评为深圳市百位藏书家、'98全国百杰书画家。

与他人策划主持了"港日沪汉四人展"、"湖北书画家十人展"、"邓小平贺寿展"等大型展览并在十余个大中城市巡展,曾聘担任"崀山杯"、"月兔杯"全国书画大赛顾问评委,荣获中华炎黄书画艺术家名人、世界银奖艺术家称号。主编《海天印社作品集》,由深圳大学印行;撰写的《论篆刻》一文发表于香港《圣匠画报》。《书法之友》为其主办作品研讨会并辟专版介绍,宝安电视台、《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印林》(台湾)、《收藏天地》(香港)、《中美邮报》(美国)等新闻媒体亦予专题介绍。传略已入编《世界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国际书画名家教授名录》、《世界名人录》等百余种书。

五、艺海星沉:留下永恒的精神丰碑

陈祥先生的逝世,让中国篆刻界痛失一位守正创新的开拓者。他晚年提出的"新古典主义篆刻"理论,主张在继承秦汉印风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意识,这一理念正在新一代艺术家中生根发芽。其女陈祯主持的"翠碧撷英"系列出版工程,正系统整理父亲2000余方代表印作,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艺术档案。对于父亲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陈祯女士写到:我最爱最尊重的父亲大人,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父亲是我的大贵人,我精神导师。在我的生命中,我会永远怀念过去,怀念父亲对我的爱。铭记父亲的遗训,做一个知恩报德的人,把翠碧轩的旗子继续扛下去。

书画页面上的陈祥父女

在深圳海天印社的陈列室里,那方"楚翁刻刀"的镇社之宝永远铭刻着主人的传奇。刀刃虽已斑驳,但刀痕中流淌的,是一位艺术家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执着、对苍生的悲悯。正如他在《六十初度感怀》中所书:"化作春蚕再吐丝",这缕丝线必将化作漫天星斗,继续照亮中国篆刻艺术的星空。

刀笔不朽,风骨长存

陈祥先生的艺术人生,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的典范。从长江之畔的刻刀少年,到岭南艺坛的领军人物,他始终保持着"我手写我心"的赤子情怀。那些镌刻在金石上的文字,不仅是技艺的丰碑,更是精神的图腾。当后人翻开《翠碧轩艺苑》的扉页,依然能感受到刀锋碰撞的火花,听见一位艺术赤子与时代对话的回响。

对于陈祥先生不幸病逝,他生前的众多好友痛感惋惜。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们纷纷写下诗词挽联表示哀悼。

安徽合肥好友李水天撰写挽联:

陈祥先生千古!

翠碧失贤,昔日治印成往事;

海天悲泪,今朝悼念哭楚翁。

——挽陈祥先生

南京忘年交贺友保撰写挽联:

壮年只身南下勤耕金石书画博得盛名传千古

耄寿撒手西归清赏简竹梅兰修成翠碧誉万家

陈祥先生湖北同乡好友杨邦杰敬挽:

乡贤陈祥先生千古:

骑鲸人去春将暮

挂剑客来泪更多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香港书画家林智育泣挽:

沉痛哀悼陳祥老師仙逝

高風传艺界翠蘭仍覺遗風在

亮節昭來人碧草何曾潤雨干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江西南昌陈小民先生祭出诗词:

《悼陈祥先生》

其一

口直心快见豪情,铁笔秋风篆印铭。

心底无私牵小友,胸怀赤忱聚群英。

其二

文才漫卷罗浮月,刀法犹存翠碧馨。

干裂笔锋藏劲骨,润含春色蕴深情。

其三

布衣不改寒士志,印海长留大匠名。

最是海天凝目处,道德经里见冰清。

陈祥先生的广东大湾区艺术同道梁景安写到:陈祥先生又名:楚翁。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曾由粤往返故乡湖北,经江西泰和春浮园,与胡子健、陈小民、陈祯诸师友相聚泰和宴,先生赠我普洱茶饼并签名留念犹在昨日……

《悼陈祥先生》

玉华山下叙衷情,

普洱茶香至今铭。

泰和宴开迎挚友,

乌鸡早酒会群英!

楚翁墨韵星伴月,

海天春来荔枝馨!

银刀剔出苍松骨,

朱印盛开红棉情!

楚地薰风存翁志,

罗浮仙境播翰名。

最是西湖波起处,

翠碧轩中翰墨清!

同为大湾区艺友石美莲写到:

《悼楚翁》

犹记惠州相聚缘,何堪今日隔人天。

交如尔我师兼友,往事桩桩浮眼前。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慈航人士阿明:

《悼念楚翁》

去年清明坟添土

今年清明土添坟

辞却黄鹤东南飞

罗浮山下埋艺瑰

江水滔滔背向东

莲花国里尽朝辉

楚翁绝活有传陈

欣慰来者属女祯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河南开封金英作诗:

《缅怀陈祥先生》

初识楚翁汴梁城

文化愚公翰园情

罗浮山下翠碧轩

群贤毕至有歌声

音容笑貌似眼前

博罗泰美有功名

荆楚布衣凌云志

书坛艺苑留史青

陈祥老师生前无比敬重的湖北九旬书法家陈凯文先生写到:

沉痛悼念陈祥族弟

挽诗七绝三首

深圳书城初识君,

热悟谈吐见真诚。

说来我亦习书印,

况且与君都姓陈。

相知相助更相亲,

来往频繁情感深。

彼此巳今同手足,

老夫痴长十余春。

大别山中听讣音,

陡闻噩耗痛难禁。

祯儿报德遵遗训,

祥弟安眠且放心。

挽联:

巳晋古稀又五龄,距耋年差五龄,尚热忱欣同艺友正在樊登髙峰峻岭;

既是书家的一派,亦印坛之一派。哪料得,竟与亲朋不辞而别,疾首锥心。

2025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湖北英山陈凯文时年九十敬挽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翰公朱荣华撰写七律

《七律·悼楚翁陈祥先生》

荧屏噩耗裂长空,

泰美星沉泣楚翁。

铁笔神工刀未老,

芸笺意古迹犹红。

忘年桃李遗珠泪,

久历风霜铸印功。

此去仙山求墨趣,

右军门下可称雄!

陈先生生前好友王海瑛撰写挽联:

翠碧失主人天地失春色

海天立世间印界留清名

音容宛在!陈祥老师一路走好! 王海瑛敬挽

陈祥先生好友网名江东一苇献出诗词

《悼楚翁》

(一)

书艺结缘东水边,

诗词唱和有经年。

先生驾鹤赴天宴,

楚韵声转泪连连。

(二)

夜寒惊闻先生逝,

楚水东流冷泉咽。

苍松肃立罗浮顶,

翠柏轻拂翠碧轩。

诗画犹带凄清泪,

金石狂吟碧云天。

子期隐遁云海处,

伯牙空留角徵弦。

并撰写挽联缅怀陈祥先生

籀篆千秋,泉台续勒秦时月 。

金石万古,艺苑长鸣楚地钟。

陈祥先生生前好友刘引华女士写到:

谨拟挽联一副,以寄哀思:

上联:铁笔写平生,金石为盟肝胆照

下联:慈怀遗后世,芝兰继世德艺传

横批:风范长存

陈祥先生2010年在深圳书城主持书画笔会

还有众多海内外书画艺术届好友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对楚翁陈祥老师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向其爱女及家人表示慰问。

谨以此文,致敬这位"以石为纸、以刀代笔"的艺术行者。愿他的精神如罗浮山巅的晨钟,永远回荡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

0 阅读:0

阳泽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