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率先试飞了第六代战机歼36和歼50(外界推测命名),加上沈飞成熟的歼35惊艳问世服役,让我们国人自豪感满满。这毫无疑问算得上是我国战机研发的丰收季节。
图源网络
然而,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并不满足于此,孙聪院士在一个论坛上说,我们的战机研发速度还是太慢了,研发周期太长了,我们今后的梦想就是要像研发手机一样研发战斗机!
什么是手机速度?我们可以华为手机为例,基本上是一年一发布新机型,两年一大变样。更新不仅包括软件更新,也包括硬件升级。而且是多系列分头迭代更新,系列化发展,产品应有尽有,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偏好、场景消费需求。
例如,华为手机从Nova11到Nova13也就用了一两年的时间,从mate50、mate50pro、mate60、mate60pro再到mate70、mate70pro也是如此,更新换代十分频繁,技术升级十分迅速、及时。
那么,我们的战机研发将会如何迭代?如何像开发手机一样发展战斗机?手机发展模式的确提供了很大启发:
图源网络
战机研发的软件更新迭代模式当代高科技发展过程中,软件更新十分迅速,因此未来战机发展的思路之一仍然是为软件更新留下更多、更灵活的处理空间。一旦芯片技术、软件技术等实现了突破,就要就迅速、及时对战机进行更新。
当然,这种模式在以往的战机研发中也经常使用,比如歼10C和歼10C的软件系统就可能实现了更新换代。尽管他们都是歼10系列,但内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歼20和歼20S相比同样如此。
但我们也不能认为第六代战机的软件更新也会像歼10系列和歼20系列那么简单,可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场景。因为这是一个人工智能时代,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究竟如何更新软件需要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科研人员共同去决策。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和最聪明科研人员的大脑结合起来对新型战机实行飞机软件的更新换代,才能在战机研发的内涵上引领世界。
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件构型不变,硬件制作材料不断更新换代。当今科学技术材料学也是日新月异。新材料不仅可以解决战斗机的重量问题,也可以增加战机的隐身性。
如果战斗机的总体构型不变,在一些情况下只要为战机替换一些硬件部件就可以。但这只可能适用于飞机的部分零部件。
因为一些关键零部件材质的变化,可能影响到飞机的机动性、升阻力比等飞机的各项数据,就要面临重新配平,因此要重新计算和对飞机进行整体优化。这就不是替换一个部件那么简单了。这个过程可能要经过大量的飞行实验和模拟实验。
但是,同样,在人工智能应用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让人工智能去计算、去实验,就可以大大压缩实验时间,加快飞机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就是说,要实现像手机研发速度一样研发战机,就要占领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
图源网络
新型系列战机命名规则当然有人会说军方的命名规则涉及到技术保密,可能不会那么直白,但是我们不妨以手机为例打个比方。
歼36的后续机型可以按照原来的战机命名规则,不断研发出歼36A、B、C、D、E、F系列,反正26个英文字母也是够用的。
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歼36、歼37、歼38、歼39等等。如果跨代比较大可以采用歼66、歼88、歼99这样的命名方式,反正阿拉巴数字的表达空间无穷无尽。
当然了,也可以直接借鉴手机的命名规则:歼36、歼36pro,歼36proplus、歼36Max,歼38……歼38Max……
图源网络
总之,我国的新型战机研发将进一步迈入快车道,国家将越来越强大,核心利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必将加快得到解决。
什么时候能用上歼20 pro max[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