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方七院)儿科团队先后收治了两名由三甲医院转诊来的危重患儿——新生儿血色病的救治难度大,国内几乎没有参考病例;三月龄癫痫患儿反复发病,原因不明。幸得南方医科大学儿童危重症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南方七院特聘重症医学首席专家、儿科首席专家曾其毅教授的指导,患儿转危为安。而面对两名患儿家属共计送来的1.2万元感谢红包,儿科团队坚决说不,实在推脱不过,只好把钱存进了患儿住院账户,体现了儿科团队高超的医疗水平以及高尚的医德风尚。
突破医学“无人区” 精准诊疗创造奇迹
第一个患儿是出生仅25天的新生儿。他在母胎内便遭遇免疫风暴,出生后血小板值跌至12*10^9/L(正常值125-350*10^9/L),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伴随明显肝脾肿大,全身黄疸如柠檬。出生后辗转多家三甲医院,治疗25天,病情愈发恶化。体重仅比出生时增长100克。绝望的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来到南方七院。
第二个患儿是3个月大的婴儿,反复抽搐,外院使用抗癫痫药仍无法控制病情,眼神空洞的她对外界反应甚微,父母几近崩溃。
“当时家长抱着孩子来到医院,眼里全是泪。”儿科副主任医师叶依娜回忆道。两例患儿病情罕见且凶险,尤其是第一名患儿初步考虑新生儿血色病(Neonatal Hemochromatosis,NH),国内几乎没有参考病例。但南方七院儿科团队没有退缩。
曾其毅教授亲自指导并救治危重患儿。
面对“医学无人区”,南方七院儿科团队迅速启动危重症多学科会诊。此时,一个身影匆匆赶到——医院特聘儿科首席专家曾其毅教授。这位曾抗击SARS、创下“零儿童死亡”纪录的儿科泰斗犹如定海神针,给予了儿科团队极大信心。
“抓住本质,先救命!”曾其毅一锤定音。他分析,新生儿血色病的根源在于母胎同族免疫性肝病(GALD),患儿体内铁代谢紊乱导致肝外铁沉积,传统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加重免疫损伤。他果断推翻原方案,采用新鲜冰冻血浆疗法清除致病抗体,同步强化营养支持。对于癫痫婴儿,他大胆停用原方案的药物,根据孩子的抽搐特点选用单一药物抗癫痫治疗,并加强脑营养支持,促进脑细胞生长。“用药如用兵,贵精不贵多。”曾其毅的“极简疗法”让团队豁然开朗。
治疗过程惊心动魄。新生儿首次血浆疗法后,转氨酶和胆红素在24小时内下降30%;癫痫婴儿曾一度反复抽搐,团队经过讨论,调整了治疗方案。曾其毅教授定期查房,给予指导。“重病救治的关键不是药物堆砌,而是防线前移、精准干预。”他反复强调。
儿科团队商讨救治方案
奇迹悄然发生。新生儿住院7天体重增长500克,肝功能指标较入院前明显好转;癫痫患儿也顺利度过危险期。
红包背后的医者初心 守护生命的“双向奔赴”
比技术更难的是抉择。治疗期间,两家人分别偷偷塞给叶依娜医生红包,一个1万元,一个2千元。“这是救命钱,我们不能收!”叶依娜医生态度坚决。
面对新生儿父亲强塞过来的1万元红包。叶依娜推脱不下,看着家长迅速跑开的身影,她马上联系行政总值,将钱全额存入患儿住院账户。“孩子后续治疗还需要钱,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叶依娜的话让家长感动不已。
“药无贵贱,疗效为准。医无亲疏,仁心为本。”这是曾其毅教授常挂嘴边的话。在他的影响下,南方七院儿科立下铁规:严控抗生素使用,杜绝过度治疗;所有红包必须“秒退”,拒收。
叶依娜坦言,面对贫困家庭时,儿科医护团队常自掏腰包帮助,还从生活上给予患儿家属最大的支持。“有个家长手机屏幕碎了都舍不得换,却想尽办法‘感谢’我们。将心比心,我们怎忍心要他们的血汗钱?”
“曾有家长问我:‘医生是不是见惯了生死,就麻木了?’我想说,正是因为见过太多苦难,我们才更懂得敬畏生命。每次退回红包,都是想告诉家长:信任,就是最好的‘红包’。”叶依娜动情说道。
曾其毅教授和儿科团队查房。
如今,南方七院儿科疑难危重儿童救治水平在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科室开设60张床位,年均接诊危重患儿超千例,背后是一支40多人的精锐团队:15名专家中,7名主任、副主任医师是曾其毅的“嫡传弟子”,年轻医生在“床边教学”中飞速成长。
“曾教授教会我们,医术是根,医德是魂。”叶依娜说。每周三的曾其毅教授查房日,总能看到他俯身查看患儿的背影。从抗生素使用规范到气道护理细节,他手把手传授经验。科室倡导的“儿童中西医结合及保护性支持性免疫平衡”的治疗策略,防治并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近期及远期儿童健康,让许多曾被判“死刑”的患儿重获新生。长期成功救治了儿童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他各种儿童免疫紊乱相关性疾病等儿科疑难急危重症病例。
窗外的宫粉紫荆花又开了。南方七院儿科病房里,墙上挂着的锦旗随风微微晃动,映出一行金线绣字:“妙手仁心 生命之光”。对于这里的医护而言,比锦旗更珍贵的是患儿康复时的笑脸——那是医者初心最温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