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妈湾跨海通道正式建成。
这条“巨龙”横卧前海湾海域,将深圳前海合作区与宝安区大铲湾连成一片,彻底改写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格局,被誉为中国基建的又一成就。
然而,当所有人为这历史性的时刻欢呼雀跃时,却几乎没有人想到,在这项浩大的超级工程中,有一种关键设备功不可没。
(妈湾跨海通道)
它是地下空间探索征程中的无畏“开路先锋”,凭借刀盘那雷霆万钧般的旋转之力,在千米深的岩层中披荆斩棘,硬生生开辟出一条条坦途;
它也是工业领域皇冠之上熠熠生辉的“智能明珠”,搭载着先进的激光导航与AI智能决策系统,即便身处幽暗复杂的地层深处,也能凭借卓越的科技实力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掘进;
它更是大国基建背后默默支撑的“隐形脊梁”,从波澜壮阔的跨江隧道到气势恢宏的穿山高铁,它以钢铁之躯默默耕耘,用坚实的力量托起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让“天堑变通途”这一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真切地照进了现实。
(盾构机)
它,就是被誉为“地下蛟龙”的盾构机,它仅凭一己之力,就撑起了如今的大国建设。
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款搭桥修路、开山破洞的基建神器,全世界仅有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四个国家能够制造,而中国制造在这四个国家当中,更是翘楚一般的存在。
(中国的盾构机)
盾构机是什么?首先,来聊聊盾构机是什么。
盾构机,英文名字叫Tunnel Boring Machine,所以它也有一个叫做TBM的简称。
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地下隧道掘进的工程机械,集开挖、支护、排渣、导向等功能于一体,并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公路、水利、市政等领域的隧道工程,被誉为现代基建的开路先锋。
(盾构机)
一般来说,当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时,盾构机这位开路先锋就会利用前端配备旋转刀盘(刀盘上通常配有滚刀、切刀等刀具)切削土体或岩层,将隧道前方的土体切得支离破碎。
而等到土体彻底破碎成渣土后,刀盘就会打开一个开口,将碎土吸入土仓,再由螺旋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运至后方,通过渣土车或管道排出隧道。
如此一来,便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加快工程进度。
当然,这里的更加快速也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不同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挖掘速度的不同,也决定了盾构机的种类不同。
按照分类法则来看,盾构机一般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适用于软土地层的土压平衡盾构机(EPB);适用于高水压、透水性强的地层的泥水平衡盾构机(SLB);配备高强度滚刀的专用于硬岩地层的硬岩盾构机(TBM),每种盾构机的结构不同,功能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
当然,除了这种以地质结构进行划分的分法以外,也可以按照盾构机的直径分类:小型盾构机,直径小于3米,多用于市政管道、电缆隧道;中型盾构机,直径为3到6米,多用于地铁隧道;大型盾构机,直径大于6米,常用于铁路等大型隧道工程。
(中国制造的小型盾构机)
各国的盾构机了解了盾构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后,再来看看全球盾构机制造的格局。
截至目前,全球具备盾构机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的国家寥寥无几,有且仅有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四国。
在这四个国家中,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科技实力最为强大的美国,在盾构机技术上却意外地排在最后。
美国国内盾构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罗宾斯公司,曾为四川二滩水电站锦屏引水项目打造过一台直径12.42米的硬岩敞开式隧道掘进机。
然而,该设备的掘进速度仅为每小时2米左右,技术参数在上述四国中垫底。
相比之下,日本凭借深厚的工业底蕴,在盾构机领域展现出了更强的实力。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贝莎号”(Bertha)盾构机,直径达17.5米,重量7000吨,稳居人类历史上第二大盾构机之位,掘进速度可达每小时3.6米。
值得一提的是,该盾构机曾为美国西雅图隧道工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它是“美国制造”,实际上它是不折不扣的“日本制造”。
(Bertha盾构机)
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盾构机技术更是底蕴深厚。在全球盾构机制造企业的排名当中,前十位的名单里,德国制造曾占据了半壁江山。
据了解,德国最出名的盾构机企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克集团,该公司曾参与了多个中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该公司研发的马蹄形盾构机,更是世界首创,被誉为全球盾构机行业的绝对翘楚。
而与此同时,海瑞克旗下生产盾构机的速度更是世所罕见,公司旗下的S-880号盾构机,更是凭借每小时6米速度,笑傲群雄。
不过,随着中国盾构机产业的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德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这并非德国制造不给力,而是中国制造的盾构机实力过于强大。
以妈湾跨海通道项目为例,该项目所处地段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包含花岗岩、片麻岩等硬岩层(全断面硬岩地层,岩层强度最高达193MPa,相当于普通混凝土7倍强度)以及淤泥、砂层等软弱地层。
盾构机需在“上软下硬”或“软硬夹层”中持续掘进,这极易导致刀盘偏磨、刀具损坏。
此外,海底基岩面起伏大,孤石分布随机,盾构机可能遭遇“啃不动”的硬岩块,增加掘进阻力。
通道最大埋深达40米,盾构机需承受约4巴水压,这对管片密封、盾尾油脂注入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盾构掘进过程易扰动周边土体,导致地面沉降或隆起。
(妈湾跨海通道的盾构图)
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每一项都足以让许多国家望而却步。
然而,在中国的“妈湾号”泥水平衡盾构机面前,这些所谓的麻烦通通都变成了小菜一碟。
“妈湾号”泥水平衡盾构机采用了“三合一”复合地层掘进技术,能够适应软土、砂层、硬岩复合地层,轻松完成挖掘。
同时,其“智慧盾构”系统集成了 AI 地质预报、设备健康监测、自动导向功能,实现了毫米级精度控制,有效避开了“啃不动”的硬岩块,减少了地面沉降或隆起,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而在速度方面,“妈湾号”泥水平衡盾构机每小时8米的速度,更是完成了对S-880号的超越。
(“妈湾号”泥水平衡盾构机)
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见到了妈湾跨海通道的成就以后,纷纷赞扬中国盾构机的强大。
但它们不知道的是,中国盾构机的成功绝非个例。现在,全球新使用的盾构机中,大约70%都产自中国,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盾构机市场的“绝对霸主”。
参考资料:
1、人民网《大国基建再“更新” “硬核”科技带来“中国速度》
2、澎湃新闻《新盾构机始发!这条城际建设进度超1/3→》
江苏常熟中交天和制造的“国之重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首次向长江天堑发起挑战。4月9日,南通市海门区,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启动,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开启盾构穿江作业。
这个比较必须得在相同处置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科学的。
向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致敬!
德国六米,美国三米,我国24小时120米。
7吨重的盾构机那里有?
和钻多大的直径没有关系吗?
中国人真正做到了弯道超车历害[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盾构机以‘硬核’技术凿穿壁垒,用自主创新改写全球高端装备格局。
7吨重的也叫盾构机?
美国盾构机,100米长,才7吨重,那是钢筋棍儿啊?
进度跟地质条件有关!它们是如何对比的!
门外汉的小编写出狗屁不通的文章来,服了你!
地址结构决定了挖掘速度
中国人的智慧无人可比
中国1到10很厉害德国0到1厉害
七天挖六公里,还研制盾构机干毛呀[捂脸哭]
美国3.6米每小时,中国是5到10米每小时,机器人读错了,毕竟是机器人大家理解一下
中国产品一直在模仿,从为超越
错,中国🇨🇳应100米每分钟,远超世界
外国的在好不如自己的好
其它不清楚,但世界上每销售100台盾构机就有95台是中国制造!
了解施工现场的都知道,德国人穿着西装干活,下班时干干净净,现场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