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沈醉妻子,后嫁给开国上将外甥,建国后官至正厅级

红色风云录 2025-04-09 09:32:14

“夕阳辉耀山头的塔影 /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 啊,延安 / 你这庄严的古城”

提起这首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延安颂》,相信很多人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它的词作者,可能就鲜有人知。她出生在国民党家庭,父亲是国民党少将旅长,她曾和沈醉有过一段婚姻,后来又嫁给了开国上将李克农的外甥,她就是莫耶。

莫耶原名陈淑媛,1918年出生在福建安溪一个名叫溪榜村的地方。她的祖父是旅缅华侨,是有名的建筑商,当年挑着18担沉甸甸的银圆,回到溪榜村建起了一座传统闽南洋楼,取名“逸楼”。

而陈淑媛的父亲陈铮自幼聪颖好学,晚清时期曾担任私塾教师,陈淑媛出生后,陈铮投笔从戎担任民军将领,并兼任安溪县长。在此期间,他与陈嘉庚多有交往,陈嘉庚每次回国都会到陈铮家中小住。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陈淑媛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岁就能和大哥赛诗,被家乡人赞为“才女”。十四岁小学毕业之后,陈淑媛随父亲搬到了鼓浪屿,进入鼓浪屿慈勤女中读书。

也正是在女中读书期间,陈淑媛开始广泛接触中外文艺书籍,对于那些能够靠写作自立的女作家十分仰慕,开始尝试写作并在报纸上发表。国文老师发现陈淑媛的写作天赋后,组织她和几个同学创办了进步刊物,让陈淑媛的才华有了施展的平台。

不久,陈淑媛藏在家中的刊物被父亲发现,父女二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再加上陈淑媛不满父亲找姨太太,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之后,陈淑媛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成了上海滩上令人瞩目的焦点。后来,陈淑媛和一个叫陈沧的年轻记者相识,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还生下了一个男孩。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淑媛像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十分渴望奔赴延安,但陈沧却拒绝了陈淑媛前往延安的邀请。在陈淑媛的反复追问下,陈沧终于承认自己是一名军统特务,但他并没有告诉陈淑媛自己的真实姓名。

两人为各自的政治信仰各执一词,谁也没有说服对方,从此人各天涯。陈淑媛到了延安之后,受鲁迅小说启发改名莫耶。在鲁艺学习期间,创作了歌词《延安颂》,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称赞。

1944年,莫耶被调到晋绥军区政治部,在贺老总创办的《战斗报》担任编辑。当时的编辑科长方为若十分欣赏莫耶的才华,两个人在工作中逐渐产生了爱情。

新中国成立前夕,两人向组织递交了结婚申请,但由于方为若根正苗红,还是李克农将军的堂外甥,而莫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复杂,报告递上去后谁都不敢批。最后还是贺老总拍了板:“莫耶的情况我知道,批!”

1955年,莫耶服从组织决定,转业到地方报社担任常务副总编辑,后来又当选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正厅级)。莫耶晚年重新拿起笔来,夜以继日进行文学创作,1986年在整理自己的战地采访手记时,因心脏病加重病逝,年仅69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莫耶都不知道自己当年的情人陈沧是军统的大特务沈醉。

1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