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赢麻了,小米手机,再拿中国市场第一,全球第三

互联网乱侃秀 2025-04-17 12:07:01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再次被改写。

当多数品牌陷入销量下滑的泥潭时,小米却以一份堪称“逆势狂飙”的成绩单,坐实了“国产手机一哥”的位置。雷军的“手机+汽车”双线战略,似乎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商业闭环。

激活量登顶:一场毫厘之争

3月份的激活量数据,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小米以324.37万台的微弱优势领先华为(322.96万台),以17.98%的市场份额拿下单月冠军。尽管华为凭借19.87%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牌,但小米16.99%的稳健增长同样不容小觑。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的整体颓势。OPPO、vivo同比下跌,苹果更是以9.86%的跌幅跌至第五名。这背后既有消费需求疲软的宏观因素,也暴露出传统巨头在创新节奏和性价比上的短板。

一季度霸榜:销量断层领先

如果将时间拉长至整个第一季度,小米的优势更为明显。1330万台的销量、同比40%的增速,不仅让小米稳居国内市场第一,更与第二名拉开近300万台的差距。

反观其他品牌,有跌有涨,华为还是受制于芯片产能,部分机型仍处于“限量供应”状态,所以增长率为10%,而OV增长率较低;苹果则因创新乏力陷入“挤牙膏”争议,iPhone 16系列降价促销也未能挽回颓势。

全球第三:从中国到世界的野望

国内市场的爆发,直接推动了小米全球份额的攀升。一季度,小米以14%的全球份额稳居第三,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5%,份额再次提升1个百分点,与第二名三星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同时也是前三名中,增长率最高的。

这足以说明,小米不管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海外市场,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欢,才会销量上升,份额增加。

手机+汽车:雷军的“双轮驱动”

小米的崛起,在我看来,绝非仅靠手机单线作战。2024年3月上市的小米SU7,以“21.59万元起售+保时捷设计背书”的组合拳,一经上市,就成为新能源车市的现象级产品。

而从商业逻辑看,SU7的热销直接拉高了小米品牌的科技属性,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让手机与汽车形成协同:

用户黏性增强:小米手机用户可通过澎湃OS生态无缝连接SU7,反向带动手机换机需求;

高端形象巩固:汽车业务的溢价能力,进一步消解消费者对手机涨价的敏感度。

这种“双向赋能”,或许正是雷军敢喊出“小米全面高端化”的底气。

结语:光环之下,挑战仍在

小米的登顶,印证了雷军“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策略的成功。很多人认为,随着未来YU7等的发布,雷军已经锁定首富位置了。

当然关于“雷军锁定首富”的预言,或许还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家企业同时守住手机的基本盘,又在汽车领域撕开突破口时,它的天花板注定会被重新丈量。

你看好小米“手机+汽车”的生态模式吗?

1 阅读:8

互联网乱侃秀

简介:尽量不吹牛,实事求是聊聊科技、数码、互联网、创投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