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特朗普总统最近一番高调宣扬的“乌克兰稀土协议”,着实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美国的支持下,乌克兰的稀土矿物资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特朗普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一交易的价值或许高达一万亿美元,这笔钱将使美国获得数千亿美元的利益。话音刚落,全球媒体和专家纷纷对这一“矿产美梦”提出了质疑。尤其是《日经亚洲》和CNN等主流媒体接连报道指出,乌克兰的稀土储量尚未得到验证,而全球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稀土进行有效提炼,这一切听起来更像是特朗普的一场空想。

特朗普这番言论再次引发了对美国在全球资源争夺中的霸道行径的讨论。从芯片半导体到稀土矿物,美国的战略目标似乎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剥夺中国的资源供应,并借此强化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然而,这一切并不像特朗普所描绘的那样简单。特朗普的“矿产美梦”能否实现?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稀土的战略意义远超特朗普所能想象,稀土元素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无论是手机、计算机,还是电动汽车和军事装备,都离不开这些稀土元素的支持。当前全球稀土的生产和加工几乎完全依赖中国,这让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陷入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之中。为了打破这一依赖,特朗普显然想通过“收割”乌克兰的稀土资源来建立新的供应链。然而,这一计划却并不如特朗普所想的那样具有可操作性,甚至可以说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

虽然乌克兰宣称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这一说法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证实。根据多个专家的分析,乌克兰的稀土储量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即便乌克兰的稀土资源是存在的,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开发这些资源的成本将异常高昂。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全球除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具备稀土冶炼的能力。稀土冶炼是一项高度技术化、资金密集型的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需要巨额的投资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特朗普指望美国能迅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显然是高估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
特朗普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中国不仅在稀土资源的储量和生产能力上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更在稀土的冶炼、加工和技术研发方面遥遥领先。美国如果想要在没有中国帮助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稀土产业,必须克服的难题实在太多。没有中国的支持,美国甚至可能难以获得一些基本的稀土原材料。特朗普试图通过挤压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份额,来换取乌克兰的稀土资源,这种做法本身就充满了漏洞,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在稀土领域的依赖问题。
美国和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开采稀土梦”,实际上和他们一贯的对中国的“限制打压”策略息息相关。从芯片半导体到稀土矿产,美国的每一步行动都明显是在“围堵”中国,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特朗普一边口口声声说要“保护美国”,一边却试图通过抢夺其他国家的资源,来增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地位。这种做法显然并不能改变全球产业链的根本结构,反而会激化国际关系,特别是在中美两国的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这种行径无疑为全球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正如《日经亚洲》和CNN的报道所言,特朗普这一“矿产美梦”的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稀土的加工和冶炼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远远不及中国。即使特朗普真能从乌克兰获得某些资源,也难以建立起与中国竞争的能力,最终可能只是徒劳的“资源空想”。而全球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非短期内可以轻易改变的事实,无论特朗普怎么宣传乌克兰的稀土储量和潜力,这一切都无法掩盖美国在稀土产业中的弱点。
当然,特朗普的这一言论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美国在全球资源争夺中的虚伪和霸道。美国一方面大肆宣扬“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国家利益,便毫不犹豫地采取强硬手段,试图控制其他国家的资源。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国际规则和公平竞争,更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资源的争夺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博弈,更是地缘政治的角力。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和美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给全球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特朗普的“矿产美梦”不仅仅是空想,更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又一次体现。虽然他可能短期内通过对乌克兰的支持获得一些资源,但从长远来看,美国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全球资源供应链的结构,反而可能加剧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尤其是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况下,特朗普的“资源掠夺”计划只会加剧全球的不稳定局势。美国试图以稀土为抓手,操控全球资源市场,但这种做法注定会在实际操作中遭遇重重困难,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是让全球陷入更多的冲突和对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