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Yi
他是《百家讲坛》的“学术顶流”,用“单口相声”颠覆历史课堂。
一句“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让千万观众啃瓜追更。
然而,却因“毒教材”被全网炮轰。

时过境迁,如今78岁的易中天瘦骨嶙峋却目光如炬。
再度站上了厦门大学讲台,网友炸锅:到底是“祸害人”还是“真性情”?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文化“甄嬛传”,究竟藏着怎样的时代真相?

谁能想到这位饱受争议的“网红教授”,竟是从戈壁滩走出的“草根学霸”?
1947年,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
196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易中天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报名前往新疆支边。
在边疆支教的十年之间。

他虽然历经了磨难,但也锤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1975年时,易中天又被调到了乌鲁木齐钢铁厂子弟中学里任教。
这段教师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也为他日后的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时全国恢复高考,31岁的易中天以“高龄考生”的身份参加了考试。
他成功考入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
这一步,可以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武大他不仅汲取了丰富的学术养分,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师生朋友。

这都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铺平了道路。
1981年易中天硕士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
正式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然而,武大并不是他学术旅途的终点。

因为没有本科学历,他在武大当了13年的副教授。
他的工资甚至低到抽不起黄鹤楼,全家都挤在10平米小屋里生活。
直到1992年时,易中天被调到了厦门大学的中文系。
这里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全新舞台。

在厦大里他不仅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教学研究。
他还积极的参与学术讲座以及电视节目的录制。
这也使得易中天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明星人物。
2005年,一档名为《百家讲坛》的节目彻底改变了易中天的命运。

当其他学者还在正襟危坐的谈经论道时。
他将周瑜成为“三国第一帅哥”,调侃“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
还说“诸葛亮身高一米八四,也是一个大帅哥。”
甚至脱鞋示范汉代“避席”礼仪。

他将三国人物“去神话”,他这种“白话历史”让观众们直呼过瘾。
节目的收视率直接飙升至央视的前十。
他的《品三国》签收3小时内就卖出了4000册。
然而,掌声背后不仅是荣誉和掌声,接踵而至的便是无尽的质疑声。

争议漩涡中的易中天,成为了“骂乾隆”“毒教材”的问题学者。
2020年,易中天在演讲中痛批乾隆“在位60年没干一件好事”。
称其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
甚至用“乾隆是王八蛋!”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历史定位。

此话一出,一位自称是皇室后裔的观众迅速向民委举报。
他说易中天“侮辱祖先”“破坏民族团结”,要求公开道歉。
这一场“前朝后人状告当代学者”的闹剧。
一度被网友调侃为“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

爱新觉罗后裔的举报,被质疑是“借祖上光环博关注”。
而易中天的粗口,也被一部分学者批评是“缺乏学术严谨性”。
但是,正如网友所言。
秦始皇被骂两千年暴君,郭沫若写话剧丑化他,也没见后人起诉。

怎么到了乾隆就成“民族禁忌”了?
但是,“骂乾隆”其实只是易中天争议生涯的一部分。
2022年的“毒教材”事件才是将他推上舆论审判台的更重一击。
他主编的《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被指为“低俗化历史”。

书中刘邦搂着女子说荤段子、孟子洗脚配露骨对话等……
被家长们怒斥是“侮辱经典”。
网友们则嘲讽这时“历史荤段子合集”。
当时恰逢“毒教材”的社会情绪高涨时期,易中天便成为了宣泄口。

出版方紧急下架了书籍,股价也暴跌。
其实易中天的“历史大排档”风格一直都备受争议。
他的书中将曹操称为“可爱的奸雄”。
用“OK”解释古代“诺”,甚至自比“学术界的郭德纲”。

批评者都指责他“把历史当段子讲”。
粉丝却始终盛赞“是他让枯燥历史重新活了起来”。
然而,面对这些争议他本人却罕见的沉默,直至2025年重返讲台。

78岁的易中天拄着拐重返厦大的讲台,网友们瞬间炸锅。
2025年4月,78岁的易中天瘦削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厦门大学讲台。
照片中,他手握粉笔,神情激昂。
他背后悬挂的对联“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也格外醒目。

这一幕,让舆论场再度撕裂引发轩然大波。
反对者们质问:
“一个主编过‘色情教材’、歪曲历史的教授,凭什么继续教书育人?”
支持者们则搬出其学术履历:

武汉大学“三名嘴”之一、《艺术人类学》获国家级奖项、主持36卷《中华史》写作……
“不能因争议就否定他全部的贡献”
易中天的职业生涯充满了矛盾:
他曾经直言“学者不必甘于清贫”,靠着《品三国》年入千万。

却因为“没有本科学历”在武大被排挤13年,一家三口挤10平米小屋。
他痛斥“拍马屁文化”,在武汉疫情中喊出“不拍马屁会死吗?”。
却又因市场化写作被批作品充满铜臭味。

这种“既要……又要……”的集体潜意识。
其实恰是当代知识分子困境的真实写照。
易中天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命运,成为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
有人视他为“文化叛徒”,有人尊他为“历史破壁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让数千万人重新翻开了历史书。
这就是对“历史已死”论调最有力的反击。
正如他书房悬挂的那句自嘲:
“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

在争议中前行,或许正是这个“老顽童”学者留给时代的最佳注脚。
易中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
只要敢于坚持真相、勇于挑战传统。
就一定能够在学术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易中天图书被指低俗,出版社回应

星辰在线——1978: 易中天命运腾跃的那一年

澎湃新闻——易中天的新职务: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院长

易大师,人间清醒,认知能力强[点赞][点赞][点赞]
就冲他吹捧什么西方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老公知味泛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