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意味着一切前期准备都已经完成,载客商用就在眼前。我们翘首以盼,在万众瞩目之中,终于等来了这一刻,首架C919正式交付,国产大飞机自此跨过旧篇章,进入新篇章。
适航三证齐全,其他证件也到位
千呼万唤始出来,12月9日上午,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虹桥机场,正式交付给东方航空。顺带一起的,商飞将C919的飞机销售证和“C919全球首架纪念钥匙”一并颁发给了东方航空,以确立首架C919的所有权转移给了东航。
我国民航局也在这一次交付中将大飞机商用所需要的其他证件颁发给了东航,包括国籍登记证、单机适航证(AC)和电台执照。国籍登记证就是官方的背书,也是持续适航的必备。
单机适航证(AC)则是适航三证的最后一证,今年9月29日,C919获得型号合格证;11月29日,又获得生产许可证。加上这一次的单机适航证,首架交付的C919到此三证齐全。
东方航空拔得头魁
首架交付C919的注册号为B-919A,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B代表着我国民航飞机,而A则代表着“首架”。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以后常考。
既然是首架,当然不能太“寒酸”。和我们过往在新闻上看到的白、蓝、绿三色涂装不同,首架交付的C919采用了东航式的特别涂装,通体以白色为主要基调。机身上方印有中国东方航空的字样。而在机身前段的下方,印有“全球首架”的“中国印”标识。
C919之路,并不轻松
国产大飞机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说千辛万苦,也是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十数年才水到渠成,背后有多少科研人员的付出,不尽而知。
回顾C919之路,从08年便开始研制。彼时,首批大飞机科研人员仍记得上世纪“运10”的无疾而终的遗憾,他们重拾梦想,再次出发。
历经七年研制,首架C919样机终于于15年11月2日下线。国产大飞机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但还远远不够。
17年3月,C919经过不断优化调整,安全性已有初步保障,从而通过了首飞技术评审。据了解,参与评审的人员包括63位院士和行业专家。他们的认可代表着C919可登大雅之堂。
一个月后,C919顺利完成首次高速滑行测试和首次高速滑行抬前轮测试。这时候,C919来到了最紧张的时刻——首次离地飞行。
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在万千期待的目光中开始滑行,随后,它腾空而起,将希望带到了高空之上。无数人欢呼,不少人落泪在,这一刻他们等得太久。
首架C919的交付,改变的将不止是“首次”,他的后续影响将涉及到整个行业。可以想象,一旦大飞机开始量产,投入运营,国产替换必然也随之不断出现。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可以为C919提供相关零部件,他们将迎来黄金时代。
C919,可以撬开万亿市场,国内产业链只要能跟上,吃下这块香饽饽,能赚多少,GDP能涨多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