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开始阅读前,别忘了先点上面的“”按钮哦,真心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这些内容能让你们读得过瘾,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呢,后面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好看的故事,敬请期待!
1907年,香港这儿有张老照片,拍的是以前的太平天国瑛王洪全福。照片里,他戴着顶礼帽,穿着西装,领带也系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挺瘦。虽说那时候洪全福年纪已经不小,可他心里那股革命的火苗子还没灭,仍旧忙活着准备起义这些大事儿。
洪全福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亲戚,辈分上是侄子,他还是太平天国里的老资格成员。这家伙生在广东花县,从小脑子就好使,性格也开朗,特别爱看书。家里人看他这么爱学习,就干脆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去认字读书了。
洪全福成人之后,试着去县城考了回县试,可惜成绩不太理想,没能考上。这事儿让洪全福心里挺不是滋味,感觉挺沮丧也挺迷茫的。
1848年,当时15岁的洪全福,因为受到他族叔洪秀全的启发,决定加入“拜上帝教”,然后跟着洪秀全的脚步,一块儿跑到广西紫荆那地方,干起了反抗清朝的事儿。
1851年那会儿,金田那边闹起了起义,太平天国的大旗就这么竖了起来。洪全福,一个才18岁的小伙子,被他的族叔洪秀全看重,给了个大官当,成了太平军打头阵的将领。他带着兵马,在湖南、湖北、安徽、浙江这些地方打来打去,每次都冲在最前头,战功多得数不清。洪秀全一看,行啊这小子,就给他升了官,成了左天将,算是好好奖励了他的勇气和功劳。
1853年那会儿,太平军一下子就把历史悠久的江宁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给打下了。他们瞧这地儿不错,就决定在这儿建都,还给它改名叫天京。等一切都安顿好了,天王洪秀全就开始按照功劳给大家发奖励,封了好多个王。洪全福,他是洪秀全的族侄,也是个得力干将,因为立了大功,就被封为了瑛王,在太平天国里,大家都尊称他为“三千岁”。
洪全福跟洪氏一族里那些太平军的将领和当官的比起来,那可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可不是那种靠着天王洪秀全的名头混日子的公子哥儿。
洪全福不光功夫了得,还是个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他带着队伍跟清军干架时,总是拿着武器,第一个往上冲,让清军一听他的名字就害怕。他成了太平军里让人敬畏的战将,也是太平军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不过,就在太平天国风光无限好的时候,他们内部却出现了大问题,最后变成了“天京事变”。在这次事变中,像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这些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没了。紧接着,翼王石达开又带着十多万的精兵走了,这样一来,太平天国就变得“没人可用,没将可派”了。
洪秀全想让太平天国重回巅峰,就提拔了李秀成这些年轻将领。可他又干了件自找麻烦的事,就是给洪家人封了一堆官,想靠这个管住李秀成他们这些不是洪家的人。洪秀全这么一搞,太平天国里面就不团结了,到处都是隐患。
就在太平天国里面问题一堆的时候,清朝政府聚集了好多大军,开始对太平天国大打出手。太平军呢,在好几个战场上都打得一塌糊涂,处境变得超级被动。
1862年那会儿,曾国藩带着湘军一路猛攻,打下了太平军的好几个重要地方,把天京给团团围住了。天王洪秀全呢,里里外外都是麻烦,还生了重病,最后就这么没了。洪秀全一死,他儿子洪天贵福就接了他的班,当天王。在李秀成这些太平军头头的支持下,洪天贵福还是死守着天京,跟曾国藩的湘军硬扛到底。
不过,就算天京城里的太平军一条心,共同抵抗,也挡不住湘军手里的洋枪大炮。到了1864年7月19日那天,湘军攻势猛烈,硬是把天京的城门给攻开了。幼天王洪天贵福和洪全福这些太平军的头头儿,全都急着往外逃。
洪全福甩掉了清兵的追赶后,心里琢磨着回广东老家避避风头。可家里的老人们怕被他的事儿给扯上,硬是没让他进门。洪全福一看,回老家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干脆就在象山那块地方盖起了院子,买了些田地,过起了悠哉的农家日子。
可没高兴多久,清廷的差役很快就摸到了洪全福的住处。洪全福心里头那个慌啊,生怕被这些差役瞧出破绽,给逮了去。没办法,洪全福只能忍痛丢下这些田地,自个儿跑到香港去躲风头。
洪全福抵达香港后,心里头还琢磨着自己总算是躲过了一劫。可谁能料到,清朝政府竟然也把手伸到了香港,四处搜捕太平军的头头们。洪全福一看,香港这地界儿也不保险啊,没办法,只能咬咬牙,去干些苦力活,跑到古巴那边,好躲过清朝的追捕。
到了古巴,洪全福人生地不熟,日子过得挺艰难,有时候饿肚子,有时候又能吃顿饱饭。后来,为了找条出路,让生活过得好点儿,洪全福就去应聘了,最后在香港义和堂航业会所的一艘外轮上当上了厨师。
在海上给外国轮船当厨师那会儿,洪全福碰巧遇到了革命的大人物孙中山先生,俩人特别投缘,关系处得特别好。后来孙中山先生看他挺对眼,就邀请他加入了同盟会,洪全福也就这么成了其中一员。
洪全福在海外漂泊了快四十年,年纪大了就决定回到香港。到家没多久,他就去找当地的洪门兄弟聊聊。因为他在外面混得有名声,见识也广,洪门的兄弟们就选他做了老大。
洪门的老大洪全福,那时候都快70岁了,可他一点没因为上了年纪就服老,斗争的心还是热腾腾的,革命的热情照样高涨得很。
1902年那会儿,洪全福联合了谢缵泰、李纪堂这些革命同志,打算在广州搞一场大动作。可万万没想到,他们内部有人叛变了,把起义的事儿给抖搂出去了,结果起义就黄了。洪全福一看情况不妙,怕被清朝政府抓住,就赶紧收拾东西开溜。他找了个船,一路逃到新加坡去了。
1910年,洪全福在流亡多年后决定回到香港生活。但那时的他,身体已经大走下坡路。回到香港没多久,他就病倒了,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然而,病情太重,洪全福最终在香港的一家医院里离开了人世。在他快不行的时候,洪全福跟身边的亲人朋友交代,希望他们能把他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好让他能魂归故里。但遗憾的是,这个心愿没能达成,他最终被安葬在了香港跑马地的英国坟场。
#百家说史品书季#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