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证明,日本人的祖先不是徐福,检测结果让他们破防

星空承载梦想 2025-04-21 08:49:2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在广阔的地球上面,有很多不同的生物,海洋生物、两栖生物、微生物、陆地生物等等,人类就是由陆地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科学家通过考古和基因证据,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大约20万年前,部分智人开始向其他大陆迁徙,大约在10万年前,智人经过中东进入欧亚大陆,取代早期人类,并且逐渐扩散到欧洲、亚洲各地,大约在1.6万年前,人类进入北美,随后沿着太平洋海岸或冰盖间的走廊南下,成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大约在1.2万年前的时候,农民群体携带农业技术向四周扩散,如欧洲、印度、中国等地,和当地狩猎采集者融合,推动基因交流和文化融合。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古至今就地广人多,有很多传言认为,日本就是由秦朝的徐福发展起来的,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以永享荣华富贵和统治地位,这时候徐福声称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里面住着仙人,有长生不老仙丹,这个说法正好迎合了秦始皇的需求,于是秦始皇让徐福前往仙岛寻找长生不老仙丹,在公元前219年,徐福带领一些童男童女和工匠出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并没有找到仙丹,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责罚,欺骗秦始皇说已经见到了仙药。

但是因为海神阻拦,需要更多人员和物质才能够获得,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派徐福出海,这次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以及数百名工匠、士兵,携带五谷种子、各种技艺和文化典籍,前往蓬莱仙岛,有一种说法认为,徐福最终抵达的地区其实是现在的日本,他见到当地土地肥沃,便决定在此定居,不再返回秦朝,他把秦朝的文明和技术,比如说农耕、纺织、医药等带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被日本人尊称为农耕神和医药神。在日本有很多地方都有徐福的遗迹和相关祭祀活动,比如,和歌山县新宫市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每年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人们通过这些活动表达对徐福的敬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日本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文化。

徐福东渡的传说为日本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日本文学作品都以徐福为主题或背景进行创作,如江户时代的小说《仙药采女物语》,就讲述了徐福东渡求仙药的故事,反映了日本对这一传说的演绎和传承。部分日本人认为徐福是他们的祖先之一。这种说法在日本有一定的流传度,虽然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但在民间却有较大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对自身民族起源的认知和想象,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难道日本真的就是徐福的后代?为了揭开日本祖先的奥秘,科学家们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专家在日本提取了6000多人的基因做研究,结果发现,他们居然是杂交出来的。

仅仅是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报告显示,就已经有两种说法了,而这两种说法都是日本历史中,无法狡辩的存在,第一种是绳文人,绳文人是指在公元前16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生活在日本列岛的古代居民,因制作具有绳文图案的陶器而出名,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是绳文时代,属于日本中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当时它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主,使用弓箭等工具。遗迹显示他们多居住于沿海洞穴或竖穴,形成分散的母系氏族公社。,绳文人祖先约3.8万年前从亚洲大陆(可能经西伯利亚)迁徙至日本,与中国汉族存在共同祖先。现代日本人常染色体中约10%源自绳文人,而父系Y-DNA中约32%为绳文特有单倍群D1a2a(高频见于阿伊努人),另有约8%为C1a1,表明多元族群融合。

那么当时绳文人是如何进入日本岛的?科学家推测,应该是古印度人,在迁徙过程中,分成了两组,一组人来到了中国,另一组人前往日本,至于它们为什么在中国没有留下后代,可能是被其它部落消灭了,所以在中国人的子类染色体中,D从来都不是主流,而日本就不一样了,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太多的原住民,四周都是海洋,船只也不发达,除了古印度人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人能够涉足,所以古印度人可能是日本最早的一批祖先,不过他们的长相和现在印度人的长相有很大区别,毕竟古印度文明已经被消灭了,现在的印度人都是侵略者的后代,其次是日本的后代太复杂了。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日本后来还涌入了新的住民,双方在杂交之后,产生了新的后代,这些后代的骨骼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和绳文人的祖先有一定的区别,除了这个猜测之外,还有的学者认为,日本祖先是绳文人和弥生人的杂交,弥生人是指活跃于日本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年-公元3世纪)的居民,其命名源于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出土的代表性陶器。弥生人的来源可能源于中国,日本学者采取了10多万份样本DNA检测,发现将近4万都和中国匹配,而且匹配度比较高的地区是河南、河北、江浙一带,这意味着弥生人可能是这些区域的祖先迁移过去的。弥生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大陆,经过朝鲜、远渡到日本。

当时那个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秦汉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一部分迁徙了过去,从弥生人的头骨来看,都是西眉长目,脸也比较清瘦,至于很多人说他们来自中国,是因为他们带去了农耕技术和文字,绳文时代,是弥生人留下的记录,他们自己留下的遗物非常少。原因是他们没有发明文字。而且他们的食谱,除了动物,就只剩下水果,不仅没有农耕的能力,连住都是分散开来的。但自从弥生人降临,日本便有了种植谷物的记录,而当时能掌握这份技术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地区都是野蛮人的水平。有了农耕和文字,文明就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而且通过很多陪葬品我们就能够看出,它们都是来自于中国,比如说青铜器和陶器,都起源于中国,弥生人的陪葬品很多,比绳文人豪华太多了,不同区域的人在同一片土地上,一定会发生纷争,最终弥生人胜利了,他们赶走了大部分的绳文人,逐渐占据了日本,目前来说,日本百分之90的基因都是弥生人的,只有百分之10的基因属于绳文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看的话,那么中国人确实是它们的祖先,不过经过漫长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日本已经变了,有很多日本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说法,毕竟他们认为自己高贵的血统竟然是杂交的。

对此有一些日本人认为它们和朝鲜人一样,不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朝鲜人也是中国祖先的后代,按照基因的推断是不会错的,基因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决定了人类的各种生理特征,其中包括外貌、身高、体型、肤色等,它还能够控制人体的发育过程,从胚胎形成到个体成熟,基因精确调控着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形成和功能,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传递给子代,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使得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演变。

基因追溯主要依赖线粒体DNA(母系追溯)与Y染色体(父系追溯),两者通过特定突变标记(单倍群)追踪祖先迁徙路径。例如,研究东亚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群O-M175,可推测其祖先约在1万年前从东南亚向北迁徙。结合常染色体与古DNA比对,揭示族群混合历史。例如,尼安德特人基因测序显示,现代欧亚人约携带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证明人类与古人类存在基因交流。通过全球范围内采集线粒体DNA样本,科学家发现所有现代人类线粒体均指向约20万年前非洲的“线粒体夏娃”。这一结论依赖于大量不同族群的数据,若样本集中于某一地区,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基因的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在1865年的时候,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遗传因子概念,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在1909年的时候,丹麦遗传学专家约翰逊首次使用基因一词代替遗传因子,并指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910年,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并提出“连锁与互换定律”,推动基因定位研究。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为基因本质研究奠定基础。1973年,科恩与博耶成功实现DNA重组技术,将抗药性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基因技术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未来基因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等其他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能够用于分析海量的基因数据,优化基因编辑过程,而且未来基因治疗有希望成为很多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除了目前研究较多的遗传性疾病、癌症等,还可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突破。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相关的伦理争议和法律问题日益凸显,如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基因增强技术等引发的问题。未来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伦理规范和法律监管体系,明确基因技术的应用边界,保障人类的尊严、权利和社会公平。

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虽然现在人类已经能够破解地球上很多的奥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未知的难题,不过人类的科技还在不断的进步,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一定能够解开更多的奥秘,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信源:《中国新闻网》——《日本最新研究: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包括来自东亚大陆的移民》

《人民网》——《日本新研究:日本人起源为绳文人和弥生人混血》

《环球网》——《日媒:日本人祖先并非全来自中国 应属于“杂种”》

《东京大学基因研究中心》——《日本人基因组多样性报告 2022》

《中国社科院》——《东亚人群 Y 染色体单倍群分布研究》

《京都大学》——《弥生时代大陆移民路线考证》

0 阅读:4

星空承载梦想

简介: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