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北部有个县城,隶属于宿州市,叫灵璧县,坐落于汴水之滨,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盛产一种石头,声如青铜色如玉,“山川灵秀,有石如璧”而得名。
宋朝之时,都城为东京开封,顺汴水而下,就是南京应天府(商丘)、宿州、泗州(今盱眙境内),宿州靠近京城,舟车会聚,成为北宋通都大邑,极度繁华,北宋苏轼数次坐船经过宿州,在灵璧几番逗留,曾两次进灵璧的张氏园,一次进刘氏园,写有《灵璧张氏园亭记》和《留题兰皋亭》的诗文。有一次游刘氏园,他在园中见有一块奇石,“作麋鹿状”,爱不释手,欲得之,就在园内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奇石修竹图以赠主人。主人非常高兴,如获至宝,就把这块奇石赠给了他。
当时的宿州城人口密集,繁华异常,宿州古城城池规模已经不够用了,宿州知州周秩为了拓展宿州城池,发展经济,请求朝廷允准并批拨钱款,朝廷准奏并拨款建城。
结果苏轼他做为兵部尚书,虽然对城防建设做的不到位,但不忍劳民伤财,他向皇帝说:宿州城池外扩,不仅要耗费巨资,而且还要搬迁大坟墓6900多座,小者更多,诚可谓“劳费公私,痛伤存殁”。苏轼的《乞罢宿州修城状》,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展城一事有大害而无小利,兼未曾下手,犹可止罢。欲乞速赐指挥,更不展筑。”同时建议,把宿州的展城款转拨给灵璧建县使用。
根据《宋史》的记载:
宿州,上,符离郡,建隆元年,升防御。开宝元年,建为保静军节度。元领五县,绍兴中,割虹县隶楚州,后没于金。崇宁户九万一千四百八十三,口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九。贡绢。县四:符离,(望。)蕲,(望。)临涣,(紧。大中祥符七年,割隶亳州,天禧元年来隶。)灵壁。(元祐元年,以虹之零壁镇为县,七月,复为镇。七年二月,零壁复为县。政和七年,改零壁为灵壁。)
宋元祐年间析虹县的零璧镇置零璧县(后改名灵璧),属宿州,隶淮南东路。
千百年间,宿州和灵璧的隶属关系基本未变。
灵璧有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境内有垓下遗址、霸王城遗址(项羽屯兵之地),灵璧城东十里有霸离铺,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在这里上演。霸离铺附近有虞姬墓,坐落于虞姬文化园内,传说,里面葬的是虞姬的身子,而头则葬在定远县虞姬墓。
灵璧县城北有渔沟镇,镇东有磬云山,《尚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磬云山为国家地质公园,渔沟镇是灵璧石的主产地,特别是灵璧纹石,更是受到奇石收藏者的青睐。
在灵璧城南新汴河畔,有奇石文化园。
灵璧人擅长画钟馗画,城北凤凰山下有钟馗文化园。
奇石、虞姬、钟馗画,一奇一美一丑,灵璧三绝甲天下。
现在更出名,一加六等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