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回应上海车展风波,YU7缺席引热议,官方解释来了

雅琴谈谈车 2025-04-18 14:29:55

“千呼万唤始不出来”,说好的上海车展见,小米YU7咋就“临阵脱逃”了呢?

这事儿,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赶脚?

遥想2021年3月30日,雷军大手一挥,宣布小米下场造车,那可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10年砸100亿美元,初期先扔100亿人民币进去。

当时,整个车圈都炸了锅,吃瓜群众也搬好小板凳,准备看小米如何搅动这潭水。

这YU7作为小米对标Model Y的重磅车型,更是被寄予厚望,结果呢?

这“鸽子”放的,让不少人直呼“爷青结”。

小米汽车高管李肖爽的回应也模棱两可,一句“状态不在线,下次再会”,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状态不在线”?说白了,就是“事出有因”呗。

这背后的真相,可远不止“状态不在线”这么简单。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YU7爽约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不得不提的就是3月28日安徽铜陵高速上那场让人揪心的事故。

虽然官方没明说,但业内普遍猜测,这场事故可能直接导致YU7的“工程更改”(EWO)。

你问啥是EWO?

简单说,就是设计、材料或者工艺都得改!

这一改,就得重新申报审批,原定的发布计划,自然就得往后延。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小米SU7上市后,订单那是“噌噌噌”往上涨,直接把小米一期工厂的产能给“吃干榨尽”了。

要知道,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好不容易投产,规划年产能15万辆,结果全被SU7给占了。

二期工厂还在吭哧吭哧地建,预计2025年才能完工。

就算工厂按时交付,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啥的,也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那YU7咋办?只能“等等再等等”了。

更扎心的是,YU7号称要搭载的英伟达Thor芯片,竟然“流片失败”了!

为了追求“全球首款搭载Thor芯片”的噱头,小米也是够拼的,硬是选择等待二次流片。

你品,这得耽误多少事儿?

“跳票”这事儿,在新能源汽车圈里其实挺常见的。

蔚来、小鹏啥的,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供应链出问题、技术遇到瓶颈、市场风向突变,都可能导致新车发布延期。

说白了,造车这事儿,真不是光靠PPT就能搞定的。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小米自身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比如,产能问题。

SU7订单火爆是好事,但也暴露了小米在产能方面的短板。

这YU7要是上市了,产能跟不上,那还不得被消费者骂死?

再比如,市场竞争。

理想i8、乐道L90、小鹏G7这些“狠角色”,都瞄准了和YU7一样的市场,而且都计划在年内上市。

这YU7再不抓紧,可就真要被“拍在沙滩上”了。

话说回来,小米和宁德时代的合作,也值得关注。

宁德时代提供的麒麟电池,在SU7上可是大放异彩。

这YU7的电池供应,同样也得仰仗宁德时代。

万一宁德时代那边出了啥岔子,YU7的量产计划,也得跟着遭殃。

雷军的个人IP,对小米汽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他的微博、抖音,那可是小米汽车最好的宣传阵地。

但话说回来,过度依赖雷军的个人IP,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万一哪天雷军的言论或者行为出了啥争议,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也可能跟着受损。

YU7的延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话说回来,小米SU7上市发布会,那是相当成功。

2024年3月28日,雷军亲自上阵,把SU7的性能、设计、智能功能,那是吹得天花乱坠,还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

发布会后,订单那是“duang duang duang”往上涨,但也暴露出产能问题。

从产品层面来看,小米SU7确实实现了对Model 3的全面超越。

YU7作为对标Model Y的车型,市场空间和用户体量,肯定更大。

YU7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那么,问题来了,雷军和小米汽车,能否克服这些困难,让YU7最终成功上市,并再次创造奇迹呢?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造车这事儿,水太深了。

这YU7究竟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最终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咱们拭目以待。

但愿,下次再见,YU7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而不是惊吓。

希望,该来的,终会以最好的状态来。

0 阅读:16

雅琴谈谈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