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的七颗行星引人瞩目,激发了人类对星际移民和资源利用的无限遐想。近年来,中美等国积极开展行星探测,不断拓宽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然而,近期NASA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的信号中断事件,却为这份探索之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报道,2025年4月4日,朱诺号任务两次进入安全模式,暗示着其在飞越木星并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遭遇了技术故障。尽管问题持续时间不长,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猜测。部分网民将此归咎于“地外文明的干预”,并担忧探测器失联可能导致不可控的后果。
朱诺号在木星轨道上究竟遭遇了什么?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深空探测充满着未知风险和挑战。即使是技术领先的航天机构,也无法完全规避潜在的故障和意外。尽管猜测纷纭,我们仍需保持理性的态度,等待NASA的官方调查结果。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航天技术的考验,也引发了人们对地外探索的伦理思考。在追逐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负责,以确保人类的宇宙未来能够安全、可持续地发展。
NASA“朱诺号”两次失去信号的可能原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近期在飞越木星时两次遭遇信号丢失,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这并非“朱诺号”首次经历此类通信中断。

在此之前,该航天器分别在2016年绕地球第二圈以及2022年绕地球第39圈时也曾发生信号丢失事件。截至目前,“朱诺号”已累计出现四次信号失联现象。
基于此前两次信号丢失的经验分析,造成“朱诺号”此次通信中断的潜在原因很可能与木星严酷的环境有关。木星周围存在着高强度的辐射带,该区域富含高能粒子。这些粒子能够直接影响“朱诺号”的电子设备,导致其进入安全模式并出现短暂的信号失联。

NASA官方声明指出,初步迹象表明,两次Perijove 71近木点飞越事件触发了安全模式。值得庆幸的是,“朱诺号”装备的钛辐射防护罩能够有效抵御这些辐射,使其在面临此类挑战时能够进入安全模式,避免完全关闭系统。
目前,“朱诺号”已恢复全面运行,并将继续执行其探索木星的使命,收集数据以深入了解这颗行星。下一次“朱诺号”近距离飞越木星的时间定于2025年5月7日,届时它将以距离木卫一伊娥(Io)55300英里的距离掠过。

尽管信号丢失事件对任务进程造成一定影响,但“朱诺号”所采用的防护措施以及其快速恢复能力,确保了探测任务的持续进行。
未来,“朱诺号”将继续为我们揭示木星及其卫星的更多秘密,为人类认识太阳系做出重要贡献。NASA也将持续监测和评估“朱诺号”的运行状态,进一步优化其抗辐射能力,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连续两次信号丢失后的“朱诺号”,还会继续运行吗?航天器失联通常意味着任务的重大挫折,甚至宣告任务的终止。然而,即使多次经历信号丢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依然坚守其使命,持续探索木星系统。该探测器于2011年8月5日启程,旨在对木星系统进行深入探测。

自2016年全面投入运行以来,朱诺号已在木星同步轨道上工作超过九年。尽管如此,就在不久前,它在第71次近距离飞掠木星时,再次进入被称为“安全模式”的预防性状态。当航天器检测到异常时,便会进入安全模式,确保其专注于维持任务的基本运行。
据悉,朱诺号在2024年4月4日的第71次近木星飞掠过程中,两次进入安全模式。尽管如此,在安全模式下,朱诺号能够有效管理能源分配,保证关键设备的运行。为确保与地球的通信,朱诺号会将天线对准地球,以便 NASA 追踪其状态。

尽管面临失联的风险,朱诺号及其团队表现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保证了任务的持续进行。这充分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坚定决心,以及航天科技在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