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管制大动作!涉25种稀有金属,规则博弈攻守易势

冰铭说武军事 2025-02-07 20:44:40

综合媒体报道,2月4日,我国宣布对钨、碲、铋等25种稀有金属及其技术实施出口管制。难道真像外媒说的要"卡脖子"?

毕竟,中国手握全球80%的钨产量,而钨是航空航天发动机、导弹部件的核心材料;以及70%的铟产能在中国,铟则是手机屏幕、5G基站的关键原料,且目前无可替代。这些资源已成为“21世纪的石油”,是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硬通货”。

也就是说我们具备有卡别人脖子的能力,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绝对不会仗势欺人。这一次出口管制也是完全符合WTO对“善意原则”的要求——不针对特定国家、不设歧视条款,目标是通过规则内博弈,打破“西方定标准、中国卖资源”的旧秩序。

众所周知,过去十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频繁对华实施技术封锁,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半导体出口,并联合盟友构建“矿产安全伙伴关系”,以地缘阵营划分供应链,试图固化技术代差。然而,此类行动常伴随双重标准——美国将经济竞争泛安全化,却指责中国“经济胁迫”。此次中国对钨、铟等25种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标志着规则博弈的攻守易势:中国不再被动应对,而是主动运用WTO框架内的合法工具,实现战略反制与规则重构。

我们不是没吃过亏。2012年WTO稀土案中,中国因出口配额和关税措施被裁定违规,核心败因在于未能有效援引GATT第20条“环保例外”,且国内管控措施与WTO规则存在冲突。此次中国严格遵循WTO“国家安全例外条款”(GATT第21条),明确管制范围仅限于军民两用物项,完全符合“保护基本安全利益”的定义。商务部强调管制措施聚焦于APT(仲钨酸铵)等战略原材料,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符合“战时或国际紧急状态”的客观标准。此举既规避了稀土案的程序漏洞,又通过法律精准性强化了措施合法性。

中国此次行动不仅是对美国技术霸权的反制,更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合规行使资源主权的范本。美国长期以“国家安全”泛化经济制裁(如对俄罗斯的二级制裁),却否认他国资源管控的正当性。而中国通过《出口管制法》及白皮书,系统化将资源主权与WTO规则衔接,例如动态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同步推进国内资源税改革与国际贸易合规,形成“资源-金融-科技”三位一体的权力体系。这种策略既打破西方“规则制定者”垄断,又可通过上海钨期货市场等金融工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实现从“被动防御”到“规则塑造”的升级。

0 阅读:34

冰铭说武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