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最近上厕所时发现大便带血,一开始他没当回事,觉得可能是上火了。可过了几天,便血情况非但没改善,颜色还从鲜红变成了暗红。这下张大爷慌了神,赶忙去医院检查。结果一出来,竟是肠道肿瘤。像张大爷这样,因忽视便血而延误病情的案例不在少数。便血颜色其实暗藏健康密码,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如何通过便血颜色识别危险信号。

排便时若出现鲜红血便,多与靠近肛门的部位病变有关。痔疮是常见病因,尤其是内痔,便血常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颜色鲜红,且血与粪便不混合。据统计,约 50% - 60% 的痔疮患者有便血症状 。肛裂也会导致鲜红血便,不过除便血外,排便时肛门会有剧烈疼痛,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便血一般量较少,多为手纸上带血或粪便表面少量鲜血。另外,直肠息肉也可能引起鲜红血便,其便血特点是无痛性便血,血与粪便不混合,有时大便表面可见沟槽。在儿童群体中,直肠息肉引发的便血较为常见。
暗红血便出现暗红血便,需警惕肠道内部较深处的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便血多为黏液脓血便,颜色暗红,常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病情活动期,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达 10 余次。克罗恩病也会导致暗红血便,同时可伴有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症状。而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少量暗红色血便,随着肿瘤发展,便血会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形状变细等。有研究表明,约 80% 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会出现便血症状,其中不少患者早期便血为暗红色 。
黑便(柏油样便)当大便呈黑色,且像柏油一样油亮,这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从而使大便变黑。常见病因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除黑便外,还可能有规律性腹痛,胃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 1 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在空腹时发作。此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也会导致黑便。一般来说,当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 50 - 70 毫升以上时,就可能出现黑便 。
大便隐血大便隐血较为隐匿,肉眼无法看出大便带血,只有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才能发现。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任何部位出血超过 5 毫升,都可能引起大便隐血。它可能是牙龈出血咽下后导致,也可能是胃肠道小息肉、早期肿瘤等引起。虽然每次出血量少,但长期积累也可能导致贫血。比如,一些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容易被忽视 。
便血的危害不可小觑贫血风险长期便血,尤其是慢性失血,很容易引发贫血。血液不断流失,身体无法及时补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起初,可能只是感到轻微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慌气短。随着贫血加重,会出现面色苍白、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据统计,因长期便血导致中重度贫血的患者不在少数,这不仅会削弱身体免疫力,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 。
延误重大疾病诊断便血可能是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若因忽视便血,未及时就医检查,就可能错过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以结直肠癌为例,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等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但如果发展到晚期,发生远处转移,5 年生存率可能降至 20% 以下 。许多患者因早期对便血不够重视,等到出现腹痛、肠梗阻、体重明显下降等严重症状时才就医,此时病情往往已进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不理想。
发现便血怎么办及时就医检查一旦发现便血,无论颜色如何,都应立即就医。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便血出现的时间、频率、颜色、出血量,以及是否伴有腹痛、腹泻、便秘、发热等症状,近期饮食和用药情况等。随后会进行一系列检查,直肠指诊是简单且重要的检查方法,能发现约 75% 的低位直肠癌 。粪便潜血试验可检测肉眼无法察觉的少量出血。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肿瘤、炎症等病变,必要时还可进行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对于怀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胃镜检查是常用手段 。
调整生活习惯在等待就医或治疗期间,调整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便血症状。饮食上,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久蹲、用力排便。每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至少 1500 - 2000 毫升,促进肠道蠕动 。
定期复查如果便血是由痔疮、肛裂等良性疾病引起,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也不能掉以轻心,需定期复查。因为这些疾病有复发可能,且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增加恶变风险。对于因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导致便血的患者,更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便血颜色背后藏着诸多健康线索,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通过了解不同颜色便血对应的疾病,能在发现便血时及时察觉危险信号。一旦出现便血,务必及时就医检查,调整生活习惯,并遵医嘱定期复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