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陷阱:我被骗绵阳传销实录与深度警示

李旭团队 2025-04-21 11:10:47

今年3月,一通来自朋友的电话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电话那头,朋友言辞恳切,热情邀请我前往四川绵阳,称当地有个绝佳的工地项目。他信誓旦旦地表示,其表哥正是项目负责人,若我愿意前往,便能在工地开设超市,一年轻轻松松就能入账30万。出于多年的交情与信任,我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允,满心期待着开启这趟“财富之旅”。

▲传销工具书和伪造的政府红头文件

抵达绵阳后,事情的发展却急转直下。朋友并未如承诺般带我前往工地,而是将我带到了绵阳市涪城区永兴镇一处陌生之地。在这里,我邂逅了一群陌生面孔,他们笑容满面,极为“热情”地向我推介一个名为“资本运作”的投资项目。他们声称,这是国家98年花巨资从国外引进的投资项目,旨在助力西部大开发,既能解决就业难题,又能抵制外货、防止资金外流,还能有效撬动民间资本。为了增强可信度,他们甚至煞有介事地表示,国家在楼房、建筑物、电话卡、书籍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同时详细阐述了该项目可从事的人群、与传销的区别,以及所谓的“宏观调控”“暗箱操作”,还反复叮嘱我不要向家人透露此事。

▲传销制度资料

深入了解后,我得知其运作模式采用“五级三晋制”,从低到高为实习业务员(1-2份)、业务组长(3-9份)、业务主任(10-64份)、业务经理(65-599份)、高级业务员(≥600份)五个层级。每张身份证仅允许投资一单,首份需缴纳3800元,后续9份每份3300元,10份共计33500元为一单。次月会返还6460元,实际投资金额为27040元。他们大肆鼓吹,只要投资10份33500元,待“出局”之时,便能斩获高达1200万的巨额回报。

他们还宣称,这个行业是个“短平快”的行业,博一次富三代,每个人只需要找3个合作伙伴进来,通过几何倍增,1变3、3变9、9变27…只需一到两年,总共找60个人便能轻松达到600份,期间还能累计获得15万到25万的工资,成为高级业务员后更是月入几十万,最终累计获取1200万便可“功成身退”,且该项目零风险,还具备可继承、可转让的特性。

▲绵阳传销老总现身说法(资料图)

这个传销组织绝大部分都是东北人,极具迷惑性,他们并不限制人身自由,而是大打感情牌。平日里,除了组织成员参与所谓的“工作”、接待新人,其余生活与常人无异。一旦出现对该“行业”不利的信息,无论是电视媒体报道,还是街头出现的警示条幅、广播,他们都统一口径,解释为“宏观调控”,声称这是国家在筛选有胆识、有远见之人。

▲申购单(资料图)

彼时的我,被这些诱人至极的条件彻底冲昏了头脑,未作任何深入思考与调查,便盲目地选择了加入。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诸多疑点逐渐浮出水面。我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人看似忙碌,实则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投资业务,工作重心始终围绕着拉拢新人加入,不断扩充人员网络。而且传销组织要求不跟本地人接触,要低调不能扰民,感觉神神秘秘、偷偷摸摸,好像见不得光。至此,我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怀疑:这极有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传销骗局!

▲发工资(资料图)

为挽回损失,我踏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我悄悄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我,立案需要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是传销骗局。但我手中仅有微信转账记录,申购单早已被对方收走,内容也早已模糊不清。无奈之下,我又奔赴绵阳市涪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工作人员问我怎么确定他们做的是传销呢?我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他们才能介入调查。接连碰壁,我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满心绝望。

当没有了当初加入的激情,梦想破灭的时候,我度日如年。我寻得机会,偷偷离开了绵阳,马不停蹄地回到甘肃老家。返乡后,细思极恐,越想越觉得后怕,此时我已笃定自己深陷传销陷阱。我联系推荐人说自己不想骗人,准备外出打工,他们还劝说我回去继续发展,并威胁我说,如果我三个月到六个月不回去资格将被取消。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的直播。直播中,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量传销知识与真实案例,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我毫不犹豫地拨打团队热线,向专业老师咨询维权之策。团队明确告知我,参与传销本身就是违法行为,相关权益不受法律保护,被骗资金追回难度极大,而且法院通常不会受理此类案件,因其性质与赌博类似。不过,团队也建议我尽可能收集整理证据材料,再次向绵阳执法部门举报。

尽管深知追回损失的希望渺茫,但我不愿就此放弃。目前,微信转账记录成为了我手中仅有的“救命稻草”,我寄希望于能从这些记录中挖掘出有用线索,让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制裁。

回首这段不堪的经历,我满心悔恨。它深刻地警示着我,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切不可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才是关键。同时,我也衷心希望更多人能从我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认清传销的危害本质,避免重蹈覆辙,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给予我的帮助与专业建议。即便最终无法挽回经济损失,我也绝不放弃,誓要让这些骗子受到法律的严惩!

以上是一位受害者的血泪控诉,下面是对打着“西部大开发”、“资本运作”旗号的传销套路分析:

近年来,以“西部大开发”“资本运作”等为幌子的传销活动愈发猖獗,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这些传销组织精准拿捏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盲区,通过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等手段,将无数人引入歧途

1. 高回报诱惑:编织财富“美梦”

承诺超高额回报是这类传销组织的惯用伎俩,如“投入33500出局赚1200万”等极具蛊惑性的口号,直击人们对财富的强烈渴望,让不少人在巨大利益诱惑下,丧失理性判断能力,轻易掉入陷阱。

2. 虚假宣传:披上“合法”外衣

利用人们对国家政策的信任与误解,利用传销书籍和伪造的红头文件等,声称自身项目是合法的“资本运作”或“西部大开发”项目,通过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等方式,混淆视听,掩盖其非法传销本质,误导大众。

3. 拉人头模式:构建庞大利益网络

采用“五级三晋制”的“拉人头”模式,以发展新成员数量和投入份额作为获利依据。这种模式使得受害者为获取收益,不断拉拢身边人加入,形成庞大且复杂的传销网络,如同病毒般迅速扩散。

4. 缺乏实质业务:空手套白狼

此类传销组织往往没有任何实质性业务或产品,运营资金主要依赖新成员缴纳的入门费和后续投入,一旦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整个体系便会瞬间崩塌。

5. 逃避监管:与执法部门“躲猫猫”

为逃避法律制裁,高级业务员(老总)深居幕后遥控指挥、传销组织频繁更换居住和活动地点、灌输“宏观调控”等歪理邪说、制定被查处时不能说实话等应对应答对抗执法,建立严密的信息保密机制,加大了执法部门追踪、取证和打击的难度。

面对此类诱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辨别能力,切勿轻信高回报承诺。同时,积极向身边人宣传传销危害,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反传销防线,守护我们的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据调查,该传销组织最早发源于广西桂林临桂,随后逐渐流窜至安徽合肥。2017年,合肥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大力打造无传销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警示条幅,广播循环播放反传销知识,当地对租房给传销人员的房东进行罚款处罚,这一系列举措给传销组织的发展带来巨大阻力。同年年底,合肥的八大传销体系一部分分流至威海文登南海新区,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四川绵阳,继续从事非法传销活动,坑害更多无辜群众。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0 阅读:1

李旭团队

简介:民间知名人士创办,旨在宣传、预防、曝光各类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