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利发生的一起针对中国投资的恶性恐怖袭击,值得我们警惕。
根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号,多名持枪歹徒闯入鲁凯威水电站建设工地。袭击者打伤两名安保人员后,未劫取任何财物,转而系统性破坏施工现场。据初步统计,歹徒砸毁了大量的厂房设备,并且焚烧45辆工程车辆及5台大型土方机械,造成的经济损失仍在评估中。
事发之后,智利警方介入调查,并且把这次事件定性为“恐怖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该水电站由中国企业投资兴建,项目总额达3.5亿美元,目前尚处建设阶段。
回溯事件背景,智利于去年6月与中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8月即启动工程,足见政府对该项目的重视。近年来,受化石能源短缺影响,智利频繁遭遇电力危机。今年2月,全国大范围停电导致百万居民生活受影响,政府被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座规划中的水电站若能如期建成,将显著改善智利的电力供应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然而项目开工后不久,当地突然出现十多个环保组织,发起大规模抗议活动。这些团体声称水电站破坏生态环境,这就很耐人寻味了。环保组织不关心当地的缺电问题,也不关心化石能源的消耗,却打上水电站的主意。不过呢,智利政府迅速采取强硬措施,动用军警驱散了这些抗议者。
更蹊跷的是,环保风波尚未平息,工地便遭遇武装袭击。警方经调查认定,此次事件属于有组织的恐怖袭击,其破坏程度远超普通治安案件。
谁在幕后操纵这场破坏行动?我不敢说百分百,但我们都能看出,谁是最大的嫌疑人。
本月初,由特朗普提名的美国驻智利大使候选人布兰登·贾德公开表态,对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增长表示"深切忧虑",并扬言要"限制中国获取智利战略资源"。这番带有明显敌意的言论,不就等于不打自招了么?而且还与袭击事件发生的时间线高度重合。联想到近年来美国在拉美地区频繁插手事务,其真实意图令人警惕。
这段时间,我们知道特朗普政府利用关税战,试图在经济上打垮中国,但目前来看,关税战未能压垮中国经济,反而促使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体系。反而是特朗普这边,想寻求谈判,却一直得不到中方的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人重拾“老本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较量,早就不限于经济领域了。
美国一方面急于找到让中国妥协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又不愿看到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开始不择手段地针对中国在当地的投资项目。此次袭击事件,既是对中国海外项目的直接挑衅,更是美国遏制中国全球布局的又一次冒险。这次袭击事件,背后折射的地缘政治博弈,也给我们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