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了免死,重金贿赂麦克阿瑟,花了多少钱?

江月白日 2025-04-21 15:40:03

即使不谈是否该判死刑,至少也该让他接受军事审判,并彻底取消天皇制。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裕仁天皇通过向麦克阿瑟行贿,成功获得了特赦权。他不仅免于接受审判,连天皇制也被完整保留下来,继续稳坐皇位,地位丝毫没有动摇。

这样的结局公平吗?麦克阿瑟为什么会接受日本天皇的“好处”?他到底拿了多少钱,竟然让他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天皇的罪行】

要判断结果是否公平,关键在于弄清一个核心问题:日本裕仁天皇在这场战争中究竟应不应该承担责任?

没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日本裕仁天皇可不是那种不管事的君主,实际上他手握大权,对日本政治的参与和影响都非常深。

他登基时,原本掌控实权的长州、萨摩两大派系建立的九元老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九位元老中有八位相继去世,仅剩西园寺公望一人还在世。

实际上,这个位置还是后来才补上的,完全没能力削弱裕仁天皇的权力。

裕仁掌权后,手握大权,完全有能力扭转日本的发展方向。

就拿卢沟桥事变来说吧,当时日本完全有机会及时收手,避免事态恶化,但裕仁天皇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事实正相反,卢沟桥事变才过去四天,他就接连找上了首相、参谋总长以及陆海军司令这些高官,亲自拍板决定往华北增派兵力。

日本之所以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主要靠的是大笔资金投入和大量军队支援。这些资源让日军在华势力迅速扩张,导致中日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可以说,裕仁就是发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裕仁天皇始终掌握着重要权力。从1926年到1945年,他先后任免了19位首相,这充分证明了他的影响力。

这位掌握着国家大权的君主,怎么可能在这场不义的战争中独善其身呢?

此外,裕仁实际上是挑起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关键人物。

1937年,裕仁天皇下令将日本军队调往上海周边地区,并纵容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940年,裕仁不仅同意了军方提出的加快向南方扩张的计划,还批准了针对美国和英国的作战策略。

讽刺的是,在那两次重要会议上直接参与决策的政府官员和军方人员都受到了法律制裁,可真正该负主要责任的裕仁却安然无恙,没被追究任何责任。

他不仅逃过了死刑,还稳稳当当地坐在天皇宝座上,保住了家族的皇位传承,最终成了这场权力游戏的胜利者。

保住他性命的关键人物,正是美国军队的代表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保裕仁的原因】

对于麦克阿瑟为何要保全裕仁天皇,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对日本民众情绪的顾虑,担心引发大规模的反抗和不满。

事情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吗?

1946年,美国人在日本搞了一次民意调查,主要想了解普通老百姓对天皇是怎么看的。

调查显示,仅有4%的受访者表示担心天皇问题,绝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关心,持无所谓的态度。

就连日本的报纸杂志也纷纷登出了类似的漫画:

日本天皇被押上了刑场,老百姓却面无表情,好像这事儿跟他们没啥关系,旁边还配了句冷冰冰的话:“关我啥事?”

二战后,日本明显陷入了一种精神萎靡、缺乏活力的状态。

战后日本民众面对家园的毁坏和艰难的生活条件,感到无所适从,内心充满了困惑。

就在不久前,他们刚从那个“一亿玉碎”的极端政策中回过神来,这让他们一下子失去了原本的“方向感”。

在那个年代,日本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命”,别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次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把裕仁列为战犯,让他上法庭接受应有的制裁,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

美国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觉得裕仁天皇构不成什么威胁,反而想把他留下来当个摆设,这样对美国最有利。

很多人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掌握实权的裕仁天皇,理应是"能力出众"的象征,无论如何也不会被看作是个傀儡角色。

从裕仁的生平事迹来看,他确实算不上什么厉害角色,表现平平无奇。

他才两个月大就被送到日本海军中将川村纯义那里,名义上是学习武士道,其实是那些老谋深算的顾问们想把他牢牢掌握在手中。

裕仁登上皇位后,尽管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但他生性多疑、心胸狭窄且缺乏才干,根本无力掌控手中的大权。

事情的结局大家都清楚,他不仅没能解决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体制不伦不类的问题,还把老一辈政治家多年打下的基业给弄丢了。

甚至把日本引向了发动战争的错误道路。

说到底,美国人早就看清了裕仁天皇的无能,要不是这样,他们肯定会把他送上法庭,然后让当时只有12岁的明仁直接当上日本天皇。

美国人不这么干,主要是觉得那时候的天皇比太子更容易掌控。

美国在处理裕仁和天皇制度时,给了麦克阿瑟相当大的决定权。正是由于麦克阿瑟的极力推动,裕仁才得以免于受审。

【麦克阿瑟的索取与回馈】

麦克阿瑟看似在索要,但实际上更像是裕仁自己主动“送上”。

当裕仁听说杜鲁门让麦克阿瑟当了驻日盟军的老大,他立马安排了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想着要给这位新上任的总司令留个深刻印象。

1945年8月30日那天,麦克阿瑟顺利到达日本,结果被日本人搞的热闹迎接场面吓了一跳。

那时候,他多半也支持审判裕仁天皇,因为这在当时几乎成了全球一致的呼声。

然而,随着日本天皇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麦克阿瑟的态度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裕仁积极配合麦克阿瑟的所有安排,还主动上交了日本存放在菲律宾的资产,连自己的私人财产账户也一并交了出去。

具体金额我们没法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国家和它的掌权者积累的财富,绝对少不了。

为了保住性命,裕仁天皇完全放下了尊严。1946年元旦,他亲自发布《人间宣言》,公开否认了天皇的神圣性,坦承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神性可言。

这份所谓的"天皇神性"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历代日本天皇一点一滴、苦心经营才慢慢建立起来的。

天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刻意营造出神秘色彩。这种人为制造的神圣光环,让普通老百姓特别容易上当受骗,被牵着鼻子走。

裕仁为了自保,确保天皇制度不被废除,不惜彻底放弃祖先留下的基业。他还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东条英机和近卫文麿,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被操控的傀儡”。

这简直荒唐,一个被操控的棋子哪有本事靠一句话就能换掉首相?

最让人气愤的是,裕仁竟然把731部队的全部研究资料交给了麦克阿瑟,怂恿美国后来使用细菌武器,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

麦克阿瑟在1945年9月来到东京,他见到了日本天皇裕仁。也许是被裕仁真诚的态度感染,麦克阿瑟最终认可了天皇在日本的重要地位。

从那以后,麦克阿瑟就充当了天皇的“保护伞”,使得裕仁最终躲过了法律的制裁。

关于麦克阿瑟援助日本的行为,外界还有另一种推测。

麦克阿瑟这个人,骨子里带着白人和基督徒的优越感,总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彻底改变整个社会。他喜欢追求大场面,热衷于搞大动作,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在这些个人原因的影响下,麦克阿瑟不仅自己站到了日本天皇那边,还拉着盟军司令部的同事们,一起为裕仁辩解。

连盟军司令部的一些高层人物,都和日本人结成了亲家关系,他们开始明显偏向日本天皇那边。

1946年5月1日劳动节那天,盟军对日本警察抓捕反天皇宣传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件事就是个典型。

所谓的公平审判,其实并不公平。

【关于东京审判的评判与思考】

东京审判存在不公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整个审判过程都受到盟军司令部的强力干预,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和麦克阿瑟将军在背后主导了一切。

这场审判与其说是法律程序,不如说是政治博弈的产物。

麦克阿瑟等人认为,保住日本裕仁天皇的位置,维持天皇制度不变,对美国来说更有利。

这么做既能确保日本局势平稳,又能让美国捞到最多好处,简直是两全其美。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跟着麦克阿瑟唱起了"双簧",像日本原来的政府官员和那些犯下重罪的战犯们都在其中。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特权,打算保住天皇和皇室的地位,让他们继续站在前面当“挡箭牌”,好让自己躲在后面。

他们把天皇当成日后卷土重来的最大指望。

那些甲级战犯虽然最终难逃死刑,但他们所坚持的军国主义思想未必会就此消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军国主义。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麦克阿瑟保住裕仁就轻松多了,他当然巴不得看到这种局面,所以最后事情就变成了这样。

假如东京审判没有那么多的政治角力,纯粹是一次普通的法庭审理,日本天皇会面临怎样的判决呢?他会不会被判处死刑?

威廉二世时期的做法,因为明治宪法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它为模板制定的。

威廉二世是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最后一位,他最广为人知的事迹就是发动了闪电战,并策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大战对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

我决定彻底放下王位和皇权,辞去所有相关职位。

后来,根据《凡尔赛条约》第227条的规定,他正式被列为战犯,必须面对法庭的裁决。

他当时成功逃到了荷兰,那是个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的国家。由于他和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沾亲带故,这才避免了被引渡和审判的命运。

日子过得将就,但也没想象中那么舒坦。

1921年,他的妻子因病离世,与此同时,他的小儿子也因种种原因陷入忧郁,最终在1920年选择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威廉二世晚年过得特别苦,1941年他在多伦多因病去世。

通过威廉二世的案例可以看出,裕仁天皇虽然不太可能被处以极刑,但在常规情况下,他肯定会被认定为战犯并被迫下台接受追责。

天皇制度也不该继续保留,必须彻底取消。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甲级战犯身上,而让真正的罪魁祸首裕仁逃脱惩罚。

最终,犯下战争罪行的日本天皇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同时23名担任高级军官的皇室成员也获得了特殊待遇,他们全部免于被追究刑事责任。

1989年,日本天皇裕仁在东京病逝,然而他生前犯下的错误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消失。

1937年的南京惨案永远铭刻在心,十四年抗战中每一位同胞的牺牲都值得我们铭记。

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时曾表示:“我并不主张报复,也不打算让普通日本民众承担军国主义的罪行。然而,我坚信,如果我们忘记了曾经的苦难,未来可能就会面临新的灾难。”

他坚定地表明立场,坚持要判处这七名战犯死刑。

今天的安宁日子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前辈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过去,要时刻牢记那段峥嵘岁月,永远感恩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先烈们。

0 阅读:63

江月白日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