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虎这赛季真是折腾,引了一堆西班牙球员,看着挺唬人,结果踢起来乱糟糟的,前两轮就露馅了,基莱斯倒是进了两个,可惜队友不给力,中场软绵绵的,防线漏洞百出,于根伟想踢进攻足球,结果球员体能跟不上,下半场就歇菜了。
基莱斯这个西班牙前锋确实有两下子,首轮比赛就进了两个,一脚世界波踢得那叫一个漂亮,看得人直呼过瘾。不过仔细一看,这家伙在场上跑得挺辛苦的,老是要回撤拿球,队友给不了啥支持。本来应该在禁区里等着接球的,结果总是跑到中场去找球,这不是本末倒置嘛。萨尔瓦多和阿代米这两个中场,跟基莱斯配合得不咋地,跑位也不到位,经常扎堆,搞得进攻一点章法都没有。
说到底还是球队磨合不够,新援来了没几天就上阵,能踢出好配合才怪呢。基莱斯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行啊,足球是团队运动,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津门虎这边可能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发挥基莱斯的特点,让他少跑点冤枉路,多在禁区里等机会。中场球员也得多琢磨琢磨,怎么给前锋创造机会,不能光指望基莱斯自己发挥。
再说说其他进攻球员,好像存在感不太强啊。除了基莱斯,其他人的表现都比较平庸。可能是新赛季刚开始,大家还在适应新的战术体系,需要时间来找状态。不过球迷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再过几轮还是这样,恐怕就要有人坐不住了。
津门虎的中场组合,哈达斯和阿代米,看着挺像那么回事,控球技术确实不错,传球也挺有章法的。但是一到对抗环节,就露馅了,跟对手一碰就倒,太软了。首轮比赛开场没多久,梅州客家就抓住这个弱点,直接打穿了津门虎的中场,闪电破门。这下可好,一上来就落后了,整个比赛节奏都被打乱了。
于根伟也看出问题了,想让巴顿回撤到边后卫位置,加强防守。但是这么一调整,巴顿的进攻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前场少了一个突破点。这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加强防守吧,进攻就哑火了,保持进攻吧,防守又漏洞百出。看来还是得在训练中多下功夫,提高中场球员的对抗能力,不能光靠调整位置来掩盖问题。
中场是球队的中枢,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球队的表现都会受影响。津门虎的技术流中场固然好看,但在中超这种对抗激烈的联赛中,光有技术还不够,得有硬度才行。要不然就像现在这样,控球率是挺高,但关键时刻总是被对手压制,球权转换的效率太低了。
津门虎的新中卫组合,罗斯和杨帆,看起来挺唬人的,一个是西班牙后卫,一个是国内实力派,但是一到实战就露馅了。这俩人训练赛就踢了两个半场,就敢直接上正式比赛,也是够勇的。结果可想而知,防守失误不断,默契度几乎为零。有时候罗斯上前,杨帆却不知道该不该补位,有时候杨帆去卡位,罗斯又站位不当,搞得后防线漏洞百出。
这种情况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是新组合,还没有形成默契。但问题是,中超联赛的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慢慢磨合啊。每一场比赛都很关键,输一场少一场,积分丢了就丢了。津门虎的教练组可能要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专门提高中卫之间的配合。要不然就像现在这样,每次对手进攻,球迷的心都要悬到嗓子眼了。
说到底,中卫配合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是默契和理解。罗斯和杨帆都是有实力的球员,但如果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那再强的个人能力也难以发挥出来。津门虎如果想在新赛季有所作为,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再说说边路防守,孙铭谦虽然能踢左右边卫,但是在助攻和回防之间的平衡掌握得不太好。有时候上去助攻了,回来的时候就慢了半拍,给对手创造了机会。首轮比赛,梅州客家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多次从边路突破,打得津门虎防线手忙脚乱。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以后遇到边路强的球队,恐怕更要吃亏。
其实边后卫这个位置,既要有进攻能力,又要有防守意识,还得有足够的体能支撑,确实不是一个好当的角色。孙铭谦的技术是有的,但可能在比赛节奏的把控上还需要提高。有时候不是非要每次都上去助攻,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防守才是边后卫的主要任务,进攻是加分项。
另外,边路防守不仅仅是边后卫的责任,还需要中场和边锋的配合。如果前面的球员不回防,单靠边后卫一个人是很难守住的。所以,这也需要全队在战术执行上达成一致,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防守责任。津门虎如果想提高边路防守的质量,可能需要在训练中多做一些针对性的演练。
于根伟一直在尝试三中卫体系,但是因为人员变动频繁,到现在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防守体系。有时候是三中卫,有时候又变成四后卫,搞得球员都有点懵。这种反复切换的打法,对球员的要求其实挺高的,需要很强的战术理解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但现在看来,津门虎的球员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打法。
在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球员在防守时出现位置错位的情况。有时候是三中卫,结果边后卫忘记回撤,直接给对手创造了突破空间。有时候又变成四后卫,中卫却还保持着三中卫的站位,结果防线被轻易撕开。这种防守体系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了球队的整体表现。
其实,无论是三中卫还是四后卫,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防守思路,并且让所有球员都理解和执行这个思路。现在的问题可能是,教练组的想法还没有完全传达给球员,或者球员还没有完全理解教练的意图。这需要更多的沟通和训练来解决。毕竟,防守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需要时间和耐心。
于根伟永远进念,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问题重重。高位逼抢确实能给对手施加压力,但也对球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据显示,津门虎在前场的压迫次数排在中超第三,这说明球队确实在执行高位逼抢战术。但问题是,这种打法能坚持多久呢
首轮比赛就暴露出了问题,上半场还好,下半场球员体能明显下降,防线漏洞百出,结果被对手连追两球。这说明球队在体能分配上还没有找到平衡点。高位逼抢是个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制造进攻机会,用不好就会给自己的防守带来巨大压力。
看来,津门虎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在进攻意图和体能分配之间找到平衡。也许可以考虑轮换使用高位逼抢,不是每个时段都保持高强度,而是选择关键时刻发力。另外,球员的体能训练可能也需要加强,毕竟想踢出高强度的比赛,没有足够的体能支撑是不行的。
说到进攻,津门虎的边路突破能力确实不错。孙铭谦和巴顿的速度和技术都挺出色的,常常能轻松突破对手的防线。但是,问题出在最后一步,传中质量实在是差强人意。数据显示,他们的传中成功率不到20%,这个数据着实有点低了。
你想啊,辛辛苦苦突破到底线,结果传中球老是找不到队友,这不是白忙活了吗最郁闷的恐怕要数基莱斯了,人家在禁区里等得望眼欲穿,结果球总是传不到位。这么低的传中成功率,直接影响了球队的进攻效率。
看来,津门虎的训练课上得多加一项:传中练习。边路球员需要提高传中的准确性和质量,不能光靠速度和突破。同时,可能也需要加强与中锋的配合训练,了解对方喜欢什么样的传中球。只有传中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发挥出边路突破的威力。
于根伟在比赛中经常尝试在3-5-2和4-2-3-1两种阵型之间切换,这种灵活性本来是好事,但现在看来执行得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球员在切换过程中显得手忙脚乱,特别是中场球员,经常出现位置感混乱的情况。
这种阵型切换的生涩导致了很多防守漏洞,尤其是在肋部位置。对手只要抓住津门虎切换阵型的瞬间发动快攻,就很容易打穿防线。这说明球队在战术执行上还不够流畅,需要更多的训练来提高默契度。
其实,阵型切换是个技术活,需要球员有很高的战术理解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津门虎现在的问题可能是,球员还没有完全理解教练的战术意图,或者是还不能很好地判断什么时候该切换阵型。这需要在训练中多加强战术演练,让球员能够自如地在不同阵型之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