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只会拉低孩子的成长质量!
最终,我们决定停掉孩子在读的大部分兴趣班!高频高压的学习方式,只会加重家长焦虑,拉低孩子的成长质量!
焦虑的来源:
- 有些家庭的焦虑,是受“生长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习惯”,认为孩子就得把时间全都用在学习上,甘人后,出人头地。
- 有些人的焦虑,则是将其作为“跨越阶层”的一种手段,乐在其中;
现实的问题
- 幼小衔接的启蒙焦虑:现在的小学一年级根本不教拼音启蒙,都得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培训机构来完成,如果不提前储备知识,太难跟上教学进度,焦虑!
- 小升初的择校焦虑: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排名”的硬条件,谁不想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接受更好的教育呢?但“好”学校就那么几所?没点“过硬”的综合实力,都没资格“摇号”,焦虑!
- 初升高的分流焦虑:横在父母和孩子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如果考不上普高去了职高,那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焦虑!
错位的教育观念
父母给自己的定位:给予足够的时间、金钱和陪伴,全身心的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们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要好好学习吖!)
父母给孩子的定位:投入100%的精力认真学习,不要玩手机、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有情绪!(这些事都不是你现在要想的,你只要专心学习,等以后考个好学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过度预设的痛苦
这种骨子里希望孩子“遵从”的“习惯”,是一种“认知失衡”,父母太想要“掌控”孩子,希望把自己所有经历过的“经验”灌输给孩子!
对孩子未来的学业、交友、择偶、工作等预设忧虑,本质上是对“失控”的恐惧,最终只会让孩子承担后果。
正确的教育态度
1.充分相信学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老师的教学(实在没学懂,利用校外资源适当补强),“高压式”的教育只会培养出心理部健康的孩子;
2.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共同规划课外的时间,比如:
- 每周安排两次学科补强,当周学习的内容进行复盘和提升;
- 让孩子自主选择1-2项兴趣或运动,并且持续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
- 多参与社交活动或比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信心;
理想的教育之路
1. 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基础(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拒绝过度的心理预设,对学校、孩子充分的信任,共同解决每一个问题。
2.不要找任何借口,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张弛有度”,你越懂得高质量的陪伴和教导,孩子越能高质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