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最美的10首诗,乾隆也有一首诗入选,他的这首诗水平如何,能排第几?

驶向一江秋 2025-04-10 11:46:58

四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月份之一,深受众诗人的喜爱,那四月里最美的10首诗都是哪些?

本文经过精挑细选,分享四月里的10首美诗,其中有一首是乾隆所写,他这首诗水平如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第1首 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七绝以四月为时空坐标,构建出世外桃源的哲学意境。

诗人用山寺迟开的桃花颠覆了人间春尽的认知,在时空错位中揭示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关系。

桃花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诗人追寻的理想投射,在春归无处与佛寺花开的矛盾中,完成对生命轮回的诗意解构。

第2首 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此诗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江南四月农耕图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中青绿与银白构成色彩交响,子规啼鸣与烟雨交织成听觉帷幕。诗人用“闲人少”的客观陈述,在蚕桑与插秧的劳作循环中,暗藏对生命节律的敬畏,在雨雾朦胧中展现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第3首 明朝文徵明的《四月》

四月雨晴知昼永,

茶烟轻飏落花风。

睡余独觉心情好,

坐看游丝漾碧空。

这首诗以茶烟、游丝构建四月的闲适时空,白昼在雨霁后延展成哲学维度,落花风中的茶烟暗喻生命易逝,而碧空游丝则象征精神自由。

诗人通过“睡余独觉”的禅意状态,在物质世界的飘零与精神世界的永恒间架起桥梁,使四月成为参悟生命真谛的澄明之境。

第4首 宋朝张耒的《四月二十日书》

十步荒园亦懒窥,

枕书小睡竹移时。

满城尘土行人渴,

借问朝来几浑卮。

这首诗在四月的燥热中展开精神突围,荒园小睡与枕书竹影构成文人避世图景,满城尘土与行人渴饮形成世俗对照。

诗人用“几浑卮”的诘问,将四月酷暑转化为对生命状态的审思,在懒窥与借问的张力间,展现士大夫在现实困境中的精神超越。

第5首 元朝仇远的《四月望雨》

情知麦秋已无雨,

天忍秧苗尚畏风。

小窗梦断檐声寂,

身在吴天缥缈中。

这首七绝在四月旱情中注入生命忧思,麦秋无雨的焦灼与秧苗畏风的脆弱,构成农业社会的集体焦虑。檐声寂静与小窗梦断的细节,将自然现象升华为精神困境。

“吴天缥缈”的结句,使物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的苍茫感,在干旱的四月里叩问天人关系。

第6首 明朝何景明的《四月八日》

高城钟断巷陌昏,

小阁帘开河汉存。

雷声送雨过湖去,

月光照水入楼来。

此诗以四月八日佛诞日为背景,构建动静相生的禅意空间。

钟声消逝与帘幕轻启形成听觉转场,雷雨湖光与月华水影构成视觉蒙太奇。诗人通过高城-小阁-河汉空间层次的垂直展开,与自然元素雷雨到月光的水平流动,在四月夜色的更迭中抵达物我两忘的澄明境界。

第7首 明朝程敏政的《四月五日微雨免朝与李太史世贤步出皇城门喜》

软尘沙路早阴晴,

玄鸟低飞掠水轻。

忽忆江南今昨梦,

吴山越树总关情。

这是一首应制诗,但突破宫廷写作范式,在四月微雨中注入乡愁。

通过沙路阴晴与玄鸟掠水的动态捕捉,暗藏对庙堂生活的疏离感。江南梦境与吴越山川的并置,使地理空间转化为情感空间,在皇城与江湖的张力中,完成士大夫双重身份的诗意调和。

第8首 明朝高叔嗣《四月朔日休沐雨中》

送春风雨苦潺潺,

得告今朝免缀班。

卧听鸠啼深树里,

起看蛛网断檐间。

这首诗在四月朔日的休沐雨中展开生命沉思,风雨送春的苦涩与免缀班的庆幸形成情感张力,鸠啼深树与蛛网断檐的细节捕捉,暗示自然法则与人世浮沉的同构关系。

诗人通过卧听与起看的姿态转换,在休沐制度的框架内,完成对生命自由本质的哲学追问。

第9首 清朝弘历的《四月》

山云欲雨昼昏黄,

静觉南来微递凉。

勤政岂因时节改,

敕几依旧日方长。

乾隆帝借四月气象书写帝王心术,是一首“老干体”。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老干体,老干体的典型特征是歌功颂德,而不是写的差就是老干体。

此诗将自然节候纳入其中,在四月阴晴中展现君王对天道与治术关系的特殊认知,并不是特别出色。

第10首 唐朝权德舆的《四月十三日诏宴乐游园》

晓雨疏槐骑影重,

御沟新柳带烟浓。

笙歌暗写终年恨,

台榭潜销昨夜钟。

这首应制诗在四月宴游中暗藏历史沧桑感。

疏槐晓雨与御沟新柳的春景,对照笙歌暗恨与台榭销钟的时光刻痕。诗人通过“终年恨”与“昨夜钟”的时空叠印,在皇家园林的欢宴表象下,揭示权力场域中永恒的生命悖论,使四月春色成为历史循环的见证者。

经典的10首“四月”诗分享完了,朋友们感觉这些诗水平如何?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精彩的四月之诗?欢迎分享高见。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