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下跌谁在涨》栏目专注于寻找差异化的品种

写在前面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过去两天,全球股市应声大跌,A股也不例外。
周一,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单日收跌-7.3%、-7.0%、-12.5%。从基金看,全市场1116只ETF中,有854只ETF单日跌幅超过7%,占比达76.5%;仅有4只ETF单日涨超1%,且其中两只为中长债。
所以看到这只ETF时,我简直惊呆了!
4月7日,单日上涨1.8861%;4月8日,单日上涨10.01%,全市场唯一一只涨停的ETF。
全球崩溃的2天,真的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粮食50ETF(159587),全名叫做广发国证粮食产业ETF。直接上图!

缘何大涨?
该ETF跟踪的是国证粮食产业指数(399365.SZ),主要选择50家涉及农资产品(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粮食种植、农田水利、粮油加工及产品贸易等粮食产业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
背后的原因:
首先,中国首轮的反制措施里面前两项为(1)大幅加征美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关税;(2)禁止美禽肉输华。
中美贸易结构中,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占比约达35%,在各类进口商品中占比最大。其中,2024年大豆的进口量约为2,213.4万吨,涉及金额120.43亿美元;玉米和小麦在2024年的进口额总计约120亿美元。
大豆是国内对美进口依赖度最高的农产品(进口比例超85%,美国占比20%),中方反制后必然导致美国进口量减少,从而推升豆粕价格。
2018年7月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后,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上升。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34%(2017年数据),关税实施后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采购,导致国际大豆价格从2018年6月的930美分/蒲式耳涨至2019年1月的1060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粕价格则同步上涨约15%。
多家券商机构认为,反制关税措施出台后,预计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玉米、高粱的进口量将锐减,对国内的粮食行业带来利润修复契机。
更重要的是:
近日,国务院发布中长期农业顶层设计文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着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明确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规划》强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明确将种业定位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种业科技将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
据wind主力资金数据显示,昨日机构、主力等资金开始重新出现了百亿级的回流,也反映市场信心开始回稳。农林牧渔行业今日主力净流入85.45亿元,近5日净流入超149亿元,显著领先其他板块。
指数68%为农林牧渔
截至2025年4月8日收盘,国证粮食指数包含7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农林牧渔占比68.40%,基础化工占比20.20%,是最主要的两个行业。其他行业还包括食品饮料(6.80%)、有色金属(2.80%)、交通运输(0.7%)、医药生物(0.60%)和商贸零售(0.43%)。通过二级分类,种植业占比47.13%,占比10%以上的行业还包括农化制品(17.99%)和饲料(15.67%)。

农业生产“一价全包”
我们拉了该指数最新的权重和行业分布(下图)

50只成分股涉及种子、粮食种植、肥料、农药、水产饲料、食品加工、生猪养殖、饲料添加剂等多个行业,涉及到农业生产、加工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上的方方面面。真的可以说是农业生产“一价全包”的工具型产品。
估值处于过去10年较低分位
截至2025年4月8日,国证粮食指数(399365.SZ)动态市盈率(PE-TTM)为24.10倍,处于过去10年29.75%的分位数。

绝大部分股票市值300亿以下
从50只成分股的市值分布来看,82%的股票市值在300亿以下,所以还是以小市值为主。

写在最后
关税战已经开启的背景下,短期内,只有极少数细分领域会得到资金的“青睐”。这既需要国家的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扎实基本面的支撑,还需要顺畅的投资逻辑。如果您也看好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粮食领域“的投资机会,粮食50ETF(159587.SZ)可以关注起来!
如果您想要和正念更多交流与互动,欢迎成为正念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