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主席80岁诞辰,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党负责人纷纷致电,表达对毛泽东主席生日的祝贺。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祝贺,确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成就。计划将这些贺电刊登在报纸上,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同时也向各国领导人表示感谢。
然而,毛泽东明确指示,不得发布任何形式的祝贺电报。
了解毛泽东的人都很清楚,这种态度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尽管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但这确实是毛泽东的典型作风。
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明确提出一项建议,倡导人们放弃庆祝生日,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党内领导干部制定了六项行为准则:第一,禁止举办生日庆祝活动;第二,不得收受礼品;第三,减少敬酒行为;第四,限制鼓掌行为;第五,不得用个人姓名命名地名;第六,避免将中国领导人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相提并论。这些规定旨在规范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防止个人崇拜,保持党的纪律性和纯洁性。
毛主席始终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每逢生日,他的日常生活几乎与平常无异。有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提议庆祝一下,毛主席并不拒绝,但坚决要求菜肴不能超出规定标准,也不允许邀请无关人员参与。通常,只是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共进一顿简餐,以此表达对他们一年来辛勤工作的感谢。这种简朴的庆祝方式,体现了毛主席一贯的节俭作风和对身边人的关怀。
在毛泽东71岁寿辰之际,他罕见地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庆生活动,约有40多位宾客出席。这是毛泽东生平唯一一次公开庆祝生日。
毛主席之所以会大张旗鼓地庆祝生日,背后自有其深意。
新中国成立15年后,国家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严重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官场中的形式主义和特权思想屡禁不绝,这种现象令毛泽东深感忧虑和不满。尽管国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毛泽东71岁寿辰当天,恰逢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与会人员便提议为毛泽东庆祝生日。
毛泽东向来不主张庆祝生日,但这次他破例同意了,目的是借此机会强调官僚主义腐败的危害。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推动相关改进措施的实施。
在生日聚会上,毛主席没有选择与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同席,而是与王进喜、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等人共坐一桌。这一安排显示了他对普通劳动人民的重视和亲近,突显了他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
宴会刚开场,毛主席简短致辞后,立刻转入正题,语气变得凝重。他指出,如今只需几包香烟就能收买一个党支部书记,若是将女儿许配给干部,便能获取各种利益。这种现象表明,这些干部已经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毛主席的这番话直指当时干部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了干部与群众之间日益加深的隔阂。
在场的人没料到毛主席会发表这样的言论,一时间全场鸦雀无声。
在餐会上,毛泽东并未过多进食,而是不断为董加耕和邢燕子等人添菜。他叮嘱他们要心系民众,努力服务百姓,切勿背离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