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金扫帚颁奖礼后台,某顶流小生哭着要报警的热搜,比他去年八部戏的豆瓣评分加起来都高。这魔幻现实可比任何编剧都敢写——当假哭都能哭出通告费时,内娱这门生意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前天我在横店看到两个奇观:东区棚里,老戏骨吊威亚摔断三根肋骨,救护车呜哇呜哇开走时,西区顶流房车正好送来米其林下午茶。更魔幻的是,当晚热搜前十挂着#哥哥手指划伤坚持拍戏#,而那条"某老演员片场送医"的词条,在榜时间还没星巴克樱花特饮的热搜持久。
现在的流量明星就像超市速食火锅,包装花里胡哨,打开全是科技狠活。而观众早被驯化成数据韭菜,明明付了VIP会员费,还得帮他们刷播放量当自来水。前天某S+大剧庆功宴,片方喜滋滋宣布网播量破三百亿,我掰着指头一算:全中国网民不吃不喝刷三天都刷不出这数。

说来惭愧,上周我也是一边骂某古偶剧侮辱智商,一边忍不住点开女主108套高定换装秀。这就像明知是地沟油火锅,可红油翻滚时还是忍不住下筷子——当代观众的痛,资本拿捏得比亲妈还准。
但真正扎心的是这个对比:某流量在综艺里擦破点皮,粉丝集资买下时代广场大屏应援;而真正的武打演员,在四十度高温里套着三层戏服吐血,超话签到人数还没我家楼下煎饼摊排队的人多。这年头想要红,会翻跟头不如会翻白眼,能打十套拳不如会打投。

建议各大平台下次直接开发"疼痛值换算系统":顶流吊威亚1分钟=老戏骨打戏10小时,粉丝控评100条=影帝一个长镜头。反正现在连眼泪都能AI换脸了,不如把数据造假摊开来玩,至少能让横店群演少淋两场人工雨。
当某顶流又双叒叕因"眼药水哭戏"上热搜时,隔壁剧组的老武行正默默往膝盖上贴第六张膏药。这魔幻现实告诉我们:在内娱,演技或许会背叛你,但数据永远不会——毕竟连假哭都能哭出商务代言的时代,谁还傻乎乎去练真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