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近3月,期间他对内对外均动作不断。
审视特朗普政府举措,无论是对内改革、打击非法移民,还是调停俄乌、巴以冲突,其看似繁忙,实则成效甚微。
本月2日,特朗普引发新关税战后,其政策多变,暴露了美国政府外强中干的本质,全球对此有了清晰认识。
特朗普去年大选豪言未践,行动无果,反致美国内部不满与抗议频发。
当前,特朗普在对外关税政策受阻后,转向国内,将目标对准美国多所高校,意图进行调整。
他此次对高校整改,目前看来颜面尽失。总统威望在美国国内已大不如前,这究竟是何缘由?
哈佛率先发起反抗行动,打响了反抗的第一枪,此举标志着其坚定立场与决心,引领了后续的相关行动与响应。
上月,特朗普援引了美国1964年《民权法》中的反歧视条款。
他认为,美国部分高校纵容学生宣扬“反犹主义”,并推进与特朗普政府政策相冲突的“多元化、平等、包容”(DEI)项目。
特朗普指令美国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及总务管理局复审这些学校涉及联邦资助的项目。
哈佛大学在审查名单中,其及附属机构的87亿美元拨款和总值2.556亿美元的项目合同,均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审查。
本月初,美三部门审查哈佛大学后,要求其立即整改,措施含禁抗议者戴面罩、废止DEI项目、配合执法机关等。
若哈佛大学拒绝整改,特朗普政府将采取措施,暂停向该校提供联邦拨款资助。
事情经过如下:哈佛大学于本月10日就特朗普政府的审查及整改要求向法院提起诉讼,旨在阻止对90亿美元联邦合同和拨款的审查。
哈佛大学反对审查,因其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整改要求旨在向美国高校强加政治观点和政策偏好,此举违反了美国宪法相关规定。
哈佛大学拒不接受特朗普政府整改要求,校长公开指责政府无理干预教学、招生及管理事务,坚持学校自主权。
哈佛大学此举,在特朗普政府视之如“公然违抗”,随即采用其一贯的极限施压手段应对。
美国政府宣布,将冻结约22.6亿美元的联邦资金。
不止哈佛,多所美国高校亦受去年反对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示威行动波及。
特朗普上任后,以纵容“反犹主义”为由,追究相关学校责任,并对多所高校采取行动,包括冻结其联邦资助资金等。
特朗普倾向以色列众所周知,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为支持以色列,竟对美国大学采取不利措施,表现出明显的偏袒态度。
受牵连的学校均为名校,除哈佛大学外,还有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布朗、普林斯顿、康奈尔及西北大学等。
这些遭针对的美国高校中,不乏常春藤名校。显然,特朗普正对美国教育界与学术界实施一场激烈的整改行动。
15号,特朗普就此事威胁,将冻结哈佛大学22.6亿联邦经费,取消其免税资格,并要求道歉。
美国数千名科学家及工程与医学学院成员联名致信,呼吁特朗普政府终止对美国科学事业的打压。
除学术界和科研人员公开支持外,部分已毕业的哈佛校友亦站出来为母校声援。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哈佛大学保障了学术环境,为其他高校树立了榜样,他希望美国其他教育机构能以哈佛为楷模。
奥巴马言论支持其他大学仿效哈佛,坚决与特朗普政府抗争到底,表明其立场坚定,鼓励抗争行为。
此事若引发连锁反应,对美国学术界无疑将构成重大打击。
局面正逐渐显现,众多美国高校开始抵制特朗普政府施压,这对本届美国政府而言,无疑构成新的考验。
若美国高校反抗致特朗普让步或淡化处理,其政府未来政策,无论国内还是全球,都将面临反对者的强烈抵制。
若特朗普决定与这些高校彻底对抗,将对美国学术及科研领域带来显著的挫折与打击。
正值中美竞争激烈的时刻,若此情况发生,对美国而言,将构成一次重大的战略挫败。
笔者认为,特朗普此次针对美高校行动,既支持以色列,也意在节省高校拨款,为联邦政府节约开支。
部分开支可省,部分则不然。若特朗普削减美国高校经费,高技术人才与知识分子或转投他国科研,此结果难以预料。
结语:总结而言,本文旨在阐述的核心观点已清晰呈现。希望通过此番论述,读者能对所论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后续探讨提供有益参考。
特朗普政府行为显示,美国政府的迷惑操作日趋频繁,令人质疑这是否为帝国衰落的前兆。
特朗普政府对外强硬举措遭反击受挫,现转而对国内高校实施极限压力,此举实属荒谬。
若高校最终屈服,未知万斯副总统是否会令校长们身着西装赴白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