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在演义中不得志是因为无人辅助,或者本身就不是当领导的材料,而在正史中更是个“逆子”,天下无人能看得起他!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马超是个人才,无论是长相还是武艺都是三国中顶尖的存在。原著中说其“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刘备看到后,不禁暗暗称赞“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再看马超的武艺,更是了得。
1,长安之战,“十七岁”的马超,“不到数合”一枪刺死王方,又生擒李蒙。
2,潼关之战,马超“七八回合”击败于禁,“二十回合”击败张郃,“不到十个回合”一枪刺死李通。长枪一挥,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3,渭水之战,马超与“虎侯”许褚,前后共战“二百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次日,马超照样往来驰骋,而许褚却没有再战。
4,韩遂寨中,马超一人独斗韩遂、侯迁、李堪、梁兴、马玩、杨秋6人,并且将韩遂砍断手臂,砍翻马玩,剁倒梁兴,吓退其余敌将。
5,历城之战,马超对阵姜叙和杨阜,姜叙、杨卓敌不住马超,大败而走;历城外,马超独战杨阜和其宗弟七人,马超杀死杨阜的宗弟七人,杨阜也身中五枪。
6,葭萌关之战,马超与“燕人”张飞共斗220回合不分胜负。
以上战绩都说明,论单打独斗,马超不输三国任何武将,甚至民间还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高度评价。而马超的最大贡献,就是率军平定成都,为刘备立下大功。甚至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封马超与关羽张飞同列为“五虎上将”,在称帝后,更是拜为“骠骑将军”,成为蜀汉武将第一人。如此风光无限的猛将为何说其郁郁不得志呢?
演义中的马超
马超在演义中,在其父马腾被曹操杀害后,尽其西凉大军,并且与韩遂一同起兵,为父报仇。仗着自己的西凉铁骑在早期占得便宜,但马超缺少谋略,而且心多猜忌。老狐狸曹操就是利用这一点,用离间计分离马超韩遂二人,使西凉军从内部就产生矛盾。不久就被曹操击败了。
马超被击败后,又投奔了汉中张鲁,张鲁本身就没啥大本事,也没啥大志向。但对马超来说也不错,在刘备进军成都时,张鲁命马超入川作战,目的也是趁机捞一把。在经过葭萌关之战后,马超被谋士李恢成功说服,成了刘备手下的战将。马超为刘备平定成都,立下大功,成为蜀汉名将。
马超其父被曹操杀害,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马超本想跟着刘备,一起出兵伐魏,一者为刘备建功立业,二者为自己报仇。但在归顺刘备后,就被派去镇守西凉,虽然地位崇高,但只是一条看门之犬。而且不久后,关羽战败,刘备又匆匆率军东征,马超照样被留在后方。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回,不久后病逝白帝城。刘备一死,蜀汉元气大伤,数年之间难以恢复。而马超天不假年,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病故。可以说马超到死都没踏上伐魏的征程。
正史中的马超
在正史中的马超与演义中些许不同。如马超是在其父马腾进京后,勾结韩遂主动起兵,此时的马腾还在许昌做官,“于是征为卫尉”。不但没有被曹操杀害,还做了大官。可见马超起兵完全是自己趁机作乱,根本没有把马腾的死活放在心上。可见马超做起事来真的不讲亲情。
在马超归顺刘备后,不久就病故了,年仅47岁。在临死前,马超还上书刘备,说自己一家都死于曹操之手,只有族弟马岱一人还在,希望陛下好好照顾马岱。
《三国志马超传》: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可见此时的马超是多么的孤单,只有马岱一人值得牵挂。而且刘备在世时,一直没有北伐,所以正史中的马超除了在平定益州时有精彩表现,就无其他了。
综上可以得知,马超空有一身本领,却是吕布一般有勇无谋之辈。再加上无谋士辅助,再生活在这个乱世之中,遇到曹操,刘备这样的奸雄,自然会成为棋子一样受人摆布。郁郁不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正史中的马超不顾父子之情,与韩遂勾结造反,自然也就得不到诸侯的认可,马超在归顺刘备后也就不得重用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对于马超的遭遇,您还有其他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